简论战士勇敢生态战士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5337 浏览:198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西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1911-1993)代表作《蝇王》(Lord of the Flies)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其丰富的内涵吸引着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出多样的阐释,而生态批评是近年来阐释西蒙的一个较新的角度。在生态批评的视野中,西蒙是一名勇敢的生态战士,以巨大的勇气亲身实践着回归自然,与自然交流和保卫自然的绿色信念。
关键词:《蝇王》 西蒙 生态意蕴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生态意识对比研究——以《最后的鹿园》和《蝇王》为例”(2011Y330)
《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是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该书出版后不仅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广大读者,而且备受文学评论家的青睐。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小说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有研究小说中海岛角色的,例如Kincaid,Dickson和李道全;有探寻小说中“人性恶”主题的,如Baker和刘若端;有研究叙事结构的,如陶家俊;也有神话原型解读,如胡蕾,女性主义解读,如于海青;以及滑稽模仿研究,如Dick和王卫新。
西蒙是《蝇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由于深具象征性,一直以来都是小说中被重点研究的对象。评论家们有的从圣经故事的角度出发,将西蒙阐释为耶稣基督的化身,将西蒙之死比作基督殉难,或将其看做一名虔诚的圣徒;有的从人性恶的角度将西蒙阐释为替罪羊;还有的从埃及神话原型角度出发将西蒙看做艺术或灵感的化身。近年来,随着生态批评逐渐成为文学评论领域中的显学,评论家们开始从生态批评角度来分析西蒙这一角色。邵鸾飞和徐莉华,以及王育烽都把戈尔丁的海岛世界看做是复制的伊甸园,而西蒙则是伊甸园中纯洁善良的“自然之子”。其实,纯真的西蒙不仅是自然之子,更是一名内心强大的生态战士,他以超人的勇气实践着回归自然,与自然交流和保卫自然的绿色信念。
1 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好愿望,也是西蒙这个角色所蕴含的第一层生态意味。首先,不论外貌还是性情,戈尔丁对西蒙的描述总让人想起原始自然中的人类初民。西蒙个子矮小,皮肤被太阳晒成深褐色,眼睛炯炯有神,下巴突出,又黑又粗的头发乱糟糟地披散着,俨然一副丛林之子的模样。在勘察岛屿地形时,他提议在树皮上绘制海岛地图,说明他对丛林生活基本技能并不陌生。就性情而言,他善于为别人考虑,举止行为好像一名受到爱戴的部落首领。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喜欢簇拥着他,因为在饥肠辘辘时他会爬上树把高处熟透的果子摘下来分给大家。猪崽子喜欢他,因为在分不到肉而委屈地几乎哭出来的时候,是西蒙把自己的一份让出来给他。拉尔夫也喜欢他,因为在自己由于害怕野兽而犹豫不前时,是西蒙给了他及时的鼓励,让他勇敢地继续前进。淳朴的外貌与善良的性情使西蒙成为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对原始自然和“善”之本性的回归。
其次,戈尔丁在小说第三章末尾专辟一节,描写西蒙远离世俗纷争,回归自然的情景,写得极具寓意。由于不想卷入拉尔夫和杰克关于搭建窝棚重要还是打猎重要的争执,西蒙悄悄离开他们躲进林中一块相对隐蔽的树丛里。在描写这个隐蔽之处时,作者反复提及从大树上垂下的藤蔓。藤蔓犹如自然伸向人类的友爱之手,形象地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而藤蔓编织的“毯子”则是一张巨大的自然之网,彰显着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间环环相扣的紧密关联。在这里,“网”的意象至关重要,它是环境启示录文本最为明显和重要的特征,表明“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所有生命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自然之网上,人类与土壤、海水、动植物一样,源于自然,也必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对人类而言就好像回到母亲的怀抱,因此,西蒙在心情无法平静时总爱回到隐蔽的幽静树丛中,欣赏花朵、树木、太阳、星辰构成的自然美景,聆听鸟儿、海水发出的自然之音,忘却夏天的暑热,冷却急躁的心情。
西蒙的葬礼也是他回归自然的最好证明,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天葬”。不断上涨的潮水是西蒙的送葬者,它洗净西蒙身上的鲜血,将他的尸体轻轻地送入辽阔的大海。辉光闪闪的星星和银色的海洋小生物是西蒙的化妆师,它们给西蒙的身体披上了一层亮光,镶上了一道闪亮的银边。此刻,西蒙变成了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在潮水的摆渡下回归他所挚爱的自然。他的回归既是人类向自然生态的回归,也是人类向自然本性的回归。
2 与自然交流
西蒙这一角色传达出的第二层生态意蕴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最基本的交流,这与爱默生《自然》一文中的思想不谋而合。有评论家曾直言:“西蒙独自坐在林中的空地上惊羡于大自然的美,这说明他与自然界保持着最基本的联系。”的确,正因与自然有着不间断的联系与交流,西蒙才得以保持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小说中被人性“恶”所吞噬的其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他角色形成鲜明对照。西蒙与自然交流的最直接方式是“到林子里去东逛西荡”,甚至夜间也不例外,这令人想起热衷于散步的美国著名环境主义者梭罗。当遇到疑惑需要整理思绪时,西蒙会避开众人,躲进丛林与自然交流。因为在他看来,自然好比能点亮人类思想的蜡烛,所以他亲切地把低矮灌木和野花称为“蜡烛矮树,蜡烛花蕾”。当厌烦了孩子们无休无止的争斗后,西蒙也会躲进丛林,陶醉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蝴蝶飞鸟构成的美景中,让暑热和急切的心情一起冷却下来。当目睹杰克一伙猎杀野猪而感到焦虑痛苦时,西蒙仍然是躲进丛林,期望自然能彰显威严,遏制可怕的人性之恶。正如伟大的爱默生和梭罗,西蒙力求与自然保持最为直接和原始的交流,从中感受美丽并学习知识。
西蒙与自然交流的另一种方式是对话,和象征自然的“蝇王”对话。“蝇王”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象征,它是猎手们杀死后取下放在树林中作为给野兽供品的母猪头,因其以动物形象出现,具有母性特征和洞察世事的能力,在小说中象征着无所不知的自然母亲。在来到海岛的所有孩子中,西蒙是唯一能够与蝇王畅通无阻地进行交流的人,因而也是最早明白人类错误、领悟自然之道的人。鲜血淋淋的蝇王被钉在竹竿上,好像被人类折磨得体无完肤的自然。孩子们因为害怕全都跑到海滩上去了,只留下西蒙一人与它对视。蝇王暗示西蒙:人类应该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这一暗示从她不屑一顾的态度,无视一切的目光,以及一语双关的句子“难道你不怕我”,“别梦想野兽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 “你认为你比我还高明吗”,“我在警告你,我可要发火了”中可以看出。蝇王称呼人类为“我可怜的、误入歧途的孩子”,并用昏暗的眼神暗示着“一切事情都糟透了”,仿佛在告诉西蒙人类已误入歧途,如果继续与自然为敌,肆虐生灵,必将遭遇灭顶之灾。蝇王明白无误地告诉西蒙:“我就是你的一部分”,并多次准确说出他的心思,暗示着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由于与自然持续不断地直接交流,西蒙养成了感悟自然的思考方式,所以能自始至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道德准则不受社会牵制。由于长期以来养成了观察自然和向自然学习的习惯,他成为孩子中最具洞察力的人,能够一语道破天机,指出:“大概野兽不过是咱们自己”,也能够大胆地断言在寻找野兽的路上,拉尔夫是肯定能平安返回,因为令所有人恐惧不已的野兽并不存在。
3 保卫自然
西蒙身上体现的第三层生态意蕴是人类应该承担保卫自然的生态责任。
戈尔丁在小说中塑造的西蒙外表弱不禁风,内心却无比坚定和勇敢。为揭露人类“恶”之本性,寻找出路挽救人与自然岌岌可危的命运,他敢于承受痛苦,勇于挑战自我,也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他的身上,外与内、弱与强的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着丛林之子外貌的西蒙,身体并不强壮,倒是有些弱不禁风。在小说中刚出场时,就因在暑热中行进而晕倒在沙滩上,而且据杰克所说:“他老是晕倒,在直布罗陀晕倒,在亚的斯亚贝巴晕倒,而且在晨祈时还晕倒在指挥身上呢”。西蒙身体承受的巨大痛苦是他从自然中获得领悟的代价。在亲眼目睹路过的船只渐渐远离岛屿时,西蒙痛苦得全身扭曲,但也因此明白人类获救的希望已经暂时破灭;在直视面目狰狞、被订在竹竿上的“蝇王”时,西蒙头痛欲裂,,但却懂得了自然的强大与人心的邪恶;在到达山顶,看到飞行员尸体时,西蒙恶心呕吐,完全昏死过去,然而却终于证实了“兽即是人”这个众人所否认的事实。出于对人类未来的忧虑和对自然命运的担心,西蒙宁愿以身体的痛苦换来深刻的启示,以便提醒人类反省自身的不足,从而消除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不仅外表如此,西蒙的性格也属于文弱害羞的类型。他畏惧在公共场合发言,坦言:“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言对他是个可怕的负担”,也承认在开口说话时常常“心跳得连气都喘不过来”。然而,为了揭露“兽即是人”这一真理,他却多次勇敢地突破自我,在议事会议上抢过海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家伙们刚开始提到“兽”或“蛇样东西”时,除了西蒙外,没有一个大孩子相信。但西蒙显然对这个话题格外感兴趣,每当议起,他总“感到有一种危险的必要使他要发言”。经过认真观察和仔细思索,他意识到并努力想要告诉大家“兽即是人”,“恶”是人类的基本病症,却总是词不达意,无法获得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大家深深恐惧的“兽”在他看来是“一个既有英雄气概又是满面病容的人”,暗示着人类已被“恶”的本性所控制。为了说服大家,验证自己的想法,西蒙多次提议上山揭开事实真相。他已无所畏惧,只为追求真理、揭露人性的阴暗,希望能最终制止孩子们破坏丛林、滥杀野猪和自相残杀,保护生命危在旦夕的自然,挽救处于堕落边缘的人类。
在小说末尾,当爬到山顶看到飞行员尸体,验证了“兽即是人”这一真理时,西蒙为将真理传播到大多数人中间而付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行为让西蒙升华为一名勇敢的生态战士。在小说第9章,当西蒙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之后,他决心要把事实真相告诉所有的孩子们,从而劝阻他们抛弃心中的恶,停止破坏海岛生态的愚蠢行为。他不顾生命危险,踉踉跄跄地从山上冲到海边,却遇上了陶醉在杀猪的兴奋中而变得疯狂的孩子们。嗜血的让孩子们继续他们的杀戮行为,把西蒙当做野兽活活杀死。像对付野猪一般,他们用棒打,用刀捅,用脚踩,把本来就虚弱无比的西蒙活活打死。西蒙的死是一首无声的悲歌,斥责着人类滥杀无辜、自然的不道德行为,也歌颂着生态战士为制止人类涂炭生灵而作出的牺牲。西蒙的死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场景,象征着人类与自然联系的中断,人类将由此走向堕落的深渊。在此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之后,杰克一伙变得更加残忍,开始杀害同类,毁灭海岛生态社会。由破坏自然上升到残杀同类,这是人类生态道德堕落的必然结果。在小说结尾处,如果军官没有及时出现,那么拉尔夫将会被杰克一伙杀死。而拉尔夫死后,下一个被杀害的人又将是谁呢?可以想象,人类的自相残杀一旦开始,最终将导致全人类的共同毁灭。戈尔丁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安排了军官的出现来制止这场悲剧的进行。
4 结语
《蝇王》是戈尔丁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寓言小说,小说的寓意随时代变迁而几经变化。进入21世纪后,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推动生态批评的迅猛发展,这部小说中隐藏的生态意蕴也随之被逐渐挖掘出来。这证明了经典小说具有跨越时空、经久不衰的魅力,也证明了人与自然关系是不同时代的作家们共同关注的主题。
参考文献:
Baker, James R. “Golding and Huxley: The Fables of Demonic Possession” [J].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2000, 46, 3:311-327
Buell, Lawrence.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Thoreau, Nature Wri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3]Dick, B. F. William Golding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87
[4]Dickson, L.L. The Modern Allegories of William Golding [M]. Tampa, Fl.: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1990
[5]Elliott, Emory. American Literature--A Prentice Hall Anthology [M].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Inc., 1991 [6]Fitzgerald, John F. & Kayser, John R. Golding’s Lord of the Flies: Pride as Original Sin [J]. Studies in the Novel, 1992, 24, 1:78-85
[7]Friedman, Lawrence S. William Golding [M]. New York: Continuum, 1993
[8]Hadomi, Leah. Imagery as a Source of Irony in Golding’s Lord of the Flies [J]. The Hebrew University Studies in Literature, 1981, 9,1:126-138
[9]Johnston, Arnold. Of Earth and Darkness [M].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1980
[10]Kincaid, Paul. “Islomnia? Insularity? The Myth of the Island in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J]. Extrapolation, 2007, 48, 3: 462-471
[11]Phillips, Brian. Lord of the Flies: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Today’s Most Popular Study Guides [M]. Tianjin: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3
[12]Slayton, Paul. Teaching Rationale for William Golding’s Lord of the Flies [C]// N.J. Karolides, L. Burress & J.M. Kean (eds.) Censored Books: Critical Viewpoints.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1993:351-357
[13]Spitz, Did. Power and Authority: An Interpretation of Golding’s Lord of the Flies [J]. The Antioch Review, 1970, 30, 1:21-33
[14]Vuuren, Marijke van. Good Grief: Lord of the Flies as a Post-war Rewriting of Salvation Histoy [J]. Literator: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tudies, 2004, 25,2
[15]胡蕾.狄奥尼索斯的报复——《蝇王》之神话原型分析与重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0,2:50-54
[16](美)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7]李道全.《蝇王》:海岛文学实验与生态寓言[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9-133
[18]刘若端.寓言编撰家[J].世界文学,1984
[19]邵鸾飞,徐莉华.“失火的伊甸园——生态视角下的《蝇王》”[J].名作欣赏,2009,3:107-110
[20]陶家俊.论《蝇王》的叙事结构和主题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3
[21]王卫新.原始社会历史的滑稽模仿[J].燕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22]王育烽.“人与自然——试从生态批评角度管窥《蝇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3:108-112
[23](英)威廉·戈尔丁.蝇王[M].龚志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4]于海青.“情有独钟”处——从《蝇王》的杀猪“幕间剧”说开去[J].国外文学,1996,4:32-37
责任编辑:龙惠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