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运用选题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22302 浏览:968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过程及设计原则,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实施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相信对教学实践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性教学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笔者通过多年教育实践证明:开展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施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求知世界的能力。

1.探究性教学模式

这是为理科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也仅在理科部分课程内容中采用。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有思考价值的前沿性课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实验和实践条件,帮助学生建立假设,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或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形成系统的结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
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程序过程,从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程序来看,大体包括以下过程:
(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
(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
(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
(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6)交流与推广将得出的结论、解释、模型建构和预测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

2.探究性教学的价值

2.1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探究式教学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隔不久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就是一定的教学目标。随着问题的解决,一定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而且问题的针对性、启发性,也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成败与效率,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时,才能使学生主体学得有序、有法,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2.2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既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 、探索、讨论,同时让学生参与主人,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确保学生能充分实践,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到实处。它重视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期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驱意识,这种有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远比外部动力来得强烈而持久,这就保证了探究活动中学生始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终能主动实践,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3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标的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等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将新知不断同化或顺应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将有利于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构成立体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良好教学认知结构。
2.4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一个人的素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完善的,离开了实践活动,任何素质都难以提高。探究式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获取某项数学知识和结果,而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实践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对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摄取、改组、整合等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品质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总之,探究性教学模式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的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行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性教学,寓“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品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3.探究性教学的设计原则

3.1 探索性原则。探究性教学所涉及的数学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和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去尝试并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2 过程性原则。探究性教学设计是注重过程性原则,从问题的引出,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处理、评价与交流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推理、思维、实验的能力。
3.3 问题性原则。探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问题环境”的设计。问题环境的设计不仅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启发学生去延伸开拓问题链,重视并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他们相互解疑。
3.4 自主性原则。学生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们具有独立的立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感知和理解教材,并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能力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3.5 创造性原则。正因为每个学生有巨大的探究潜能,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多创设发挥学生这种潜能的时机和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个个能供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心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3.6 性原则。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学生的个性、爱好各异,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对话、协商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自由地表现和发展。

4.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4.1 探究性教学一般程序:

(1)“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问题的探究。
(2)“提线索,以旧引新”得出问题的探究。如分式运算教学,首先将学生从同分母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性质引导学生去猜想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运算法则。
(3)“引名人史”得出问题的探究。
(4)“精拟提纲”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探索,学会猜想。
总之,虽然提问题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且设置的时机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4.2 探究性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 课题的选择“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适合运用分析层次较高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2)问题的设置。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操作动手等方面的能力,故设置探究的问题要具体,不宜过大、过空,要从实际出发。进行问题的设置。
(3)教学过程的调控 “探究性”教学模式重在探究,贵在引导。
(4)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总之“探究性”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很大的潜能发展空间,学生常常有超越教师预想的发现。这就使学生不但在探究过程中、有可能提出许多新的、更深刻的问题。因此都应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奖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