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出路误区、困境与出路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27962 浏览:1299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是中国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区,诸如:概念混淆,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实施难度认识不足,对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认识偏差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无论采取何种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模式,只要符合教育规律,只要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就是好模式。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取决于学科专业双语师资队伍和双语专业教材建设情况。
【关键词】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民族聚居区 双语师资 双语教材
1674-4810(2013)20-0001-05
在民族聚居区实行双语教育是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实施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认识的问题,在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民族语言的特殊性、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难度、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政策支持力度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考察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三个层面

1.从相关法律看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7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从引用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各民族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3)汉语言文字是基本教学语言,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可以视情况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也应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以上从三个层面规定了中国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基本语言环境,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标准的中华民族族际共同语和拥有民族语言与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这是中国实施民汉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从相关政策文件看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1950年颁布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办法》规定:“长期班的少数民族学生除学好本民族语文外,也应学习汉语汉文。”1951年11月23日,政务院批准的《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有现行通用文字的民族,小学、中学必须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报告还指出:“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课程教材问题,既要照顾民族特点,又不能忽视整个国家的统一性。”1953年2月,教育部《关于兄弟民族应用何种语言教学的意见》明确了少数民族学校应使用本民族语教学。1954年7月,教育部《关于甘肃临潭初中增设藏文课程的问题给西北教育局的批复》提出:“民族学校必须设置民族语文课程。”
1982年8月30日教育部报送《关于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干扰学校教育问题的意见》明确:“在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中学,应尽快恢复民族语文教学,使学生首先学好本民族语文,并根据需要同时学好汉语文。”1980年10月9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的语文教学,学好本民族语文同时兼学汉语汉文。”
从相关政策文献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民族学校应开设民族语文课程或使用民族语文教学,为拥有自己语言与文字的民族学生提供学习机会;(2)民族学校应开设汉语文课,为民族学生提供学习汉语文的机会;(3)民族学生既要学好本民族语文也应学好汉语文。从教学角度来看,政策文献强调:民族语文应成为民族学校的教学语言,民族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民族语文、汉语文双语学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习环境。对于民、汉双语课程的量、具体的教学方式,没有具体标准。换言之,民族学校可以结合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根据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语言与文字的熟练与应用程度,实施不同类型的双语教学。
* 本文为国家语委2010年立项项目《四川甘孜藏区双语教学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PG10018)

3.教育研究与实践视野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关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研究文章著述十分丰富,其中,基于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文章最为丰富,从教育理论视野探讨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概念的文章相对较少。笔者认为西南民族大学杨嘉铭先生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我国民族教育体系中“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和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先生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特别是王斌华先生编著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从全球视野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与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和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如在中国,民族地区不仅仅需要双语教学,也需要三语教学,甚至四语教学。由于中国民族种类多、民族语言复杂,民族语中还有民族语的方言,汉语也有汉语的方言。加之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面临着更多的现实问题。 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一般情况下,在一些民族聚居区,小学三年级开始增加汉语文课程,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甚至还要增加英语课程。我们相信儿童的语言天赋,但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习的确有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民族聚居区,小学阶段的数学一般采用民族语言授课,到了初中又多采用汉文授课,也有采用汉文讲几个学时后,由民族语文专业教师(非数学教育专业)进行翻译讲解的方式。另一方面,从教材来看,在康方言区,除语言类教材有五省藏区教材协作委员会编写的专门教材外,其余各科多采用汉文统编教材,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并没有结合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
由于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难度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本民族语言的认识不足导致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脱离实际,违背教育规律,进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质量。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成人后藏汉双语,甚至藏汉英三语交流都没有问题,但在语言的书面表达上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康方言区人才结构来看,理工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分析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正是对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难度认识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相关语言与文字进行更深入的学科专业学习。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需要充分认识双语教育的意义和双语教学的难度,要为学生减负。事实上,中国也曾试行过两年制初中教育和两年制高中教育。虽然后来没有试行了,但对民族地区来说仍然是一个思路,即适当减少教学和学习内容,让民族学生在一个多语环境下轻松学习。当然,这涉及相应政策配套的问题,如招生政策。从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角度来看,降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建议结合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语言环境的实际和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需要,制订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专门教材,实行单独考试、单独招生。

4.对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认识偏差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族际共同语——普通话、规范汉字将长期共存与繁荣。学好民族语言文字服务民族地区、学好普通话规范汉字面向全国、学好英语走向世界,已成为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的共识。学好民族语言文字,对促进民族内部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民族教育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民族教育质量问题,不仅涉及教学语言,诸如实施寄宿教育后,有可能弱化家庭教育,牧民定居与城市进程中,城市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等,都有可能对教育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族际共同语,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1988年7月4日至18日李铁映视察新疆、青海和甘肃时说道:“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加强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的联系,不懂汉语,难以做到这一点。”凡使用民族语文授课的学校,要搞好“双语”教学,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为少数民族学生积极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条件。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试点方案》。199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2003年,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印发《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办法》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考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在四川藏区,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已纳入高考总成绩。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基础上形成的。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客观条件。语言的应用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紧密相关。从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非民族地区发展水平要优于民族地区,民族地区自身要发展也必须学习和借鉴非民族地区相对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知识,学好汉语同样也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正确看待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正确处理民族教育中的双语问题,既不倚重民族语言文字,也不排斥汉语言文字,才有利于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育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长期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双语教育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分类的标准、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1993年,柯林·贝克在《双语教育与双语制度的基础》中对双语教育的分类最具有代表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书中将双语教育分为弱势双语教育和强势双语教育。弱势双语教育又分淹没式双语教育、过渡性双语教育、滴注式语言计划等;强势双语教育又分沉浸式双语教育、保留性双语教育、双向双语教育、主流双语教育等。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经常被混用,在国外多用双语教育这一概念,在国内双语教学这一概念的使用更为普遍。从这个角度看,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两个概念又是同一的。中国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同样也存在弱势、强势两个类型。根据柯林·贝克的分类,所谓弱势双语教育是指学校拥有双语学生,课堂教学语言采用多数民族语言,帮助学生尽快过渡到主流语言和主流文化中去,以便尽快地运用多数民族语言学习课程。所谓强势双语教育是学校对两种语言一视同仁,其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双元文化的人才,而且是为了保留少数民族语言,营造双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中国对民族语和族际共同语一视同仁,双语教育的目的也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成为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和双元文化的人才。但具体的双语教学类型依据语言情况而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定。以四川藏区为例,城区和农区可能采用“藏加”模式,牧区可能采用“藏单”模式。根据1988年9月四川省教委和四川省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彝、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民汉两种语言文字教学。《关于彝、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还提出了两种双语教学类型,即各科用汉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民族语文和各科用民族语文教学同时开设汉语文。四川藏区“藏单”和“藏加”两种模式即是在该意见的指导下形成的,前者各科用藏语文教学并开设汉语文课程,后者各科用汉语文教学并开设藏语文课程。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这两种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有的学校增设了英语课程,出现三语教育。在四川藏区除了“藏单”、“藏加”两种双语模式外,还有汉英双语模式,即各科用汉语文授课,增设英语课程。这种模式在高学龄段相对普及,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来看,与中国非民族地区的教育基本一致。 两种双语教学模式针对具体语言环境,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从四川藏区的实施情况来看,“藏加”模式更为普遍。“藏单”模式由于学科专业双语师资缺乏,教材建设滞后,加之由于学生毕业后如升学、就业等选择面相对狭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缓慢。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管采取哪种模式,只要民族学生愿意,只要符合教育规律,只要有利于民族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就是好模式。

四、双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取决于双语师资与双语教材建设情况。本文从双语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双语师资、双语教材以及三语教学。
长期的双语教育实践表明,双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价值信仰、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双语师资水平,特别是除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专业双语师资水平。双语师资问题事实上成了一些民族地区发展双语教育的瓶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四川藏区,一些民族中学本来采用“藏单”模式,但因为数学等学科专业师资缺乏而采用了汉语文师资授课,非数学专业的藏语文师资翻译的教学模式。显然,这种学生一知半解地听,教师一知半解地重复翻译讲解,自然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理想效果。因此,要把教师队伍,特别是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双语师资的培养,早在1991年6月19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报告的通知》:为解决民族学校民族语文和双语文教师缺乏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民族语文和双语文教师。2002年陈至立在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双语”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民族教育,国家先后在民族地区建立高校144所,特别是民族师范院校,在培养民族地区双语师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缓解了民族地区双语师资紧张的局面,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还缺乏“造血”与“输血”相结合双向双语师资培训机制。具体来说,就是鼓励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好汉语,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科专业;鼓励汉族学生在学好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民族语言文字,以改变目前过多依赖民族学生培养双语师资的局面。以四川藏区为例,即要重视藏语文师资培养,也要重视以藏语文为主的藏汉双语师资,还要重视以汉语为主的汉藏双语师资,尤其要引导汉族学生在学好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民族语言。要改变目前仅仅重视民族语文师资培养的“一边倒”局面。否则,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将难以实现。事实上,早在1992年10月20日国家教委、国家民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要提倡汉族青年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医学等,以利于各民族学生增进了解、广交朋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在重视解决双语师资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双语教材建设。双语教学需要双语教材。目前在四川藏区,除使用五省藏区教材协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藏语文教材外,基本上沿用了内地普通中小学教材。即使是“藏单”模式,也大多采用内地教材直接翻译的方式。这种方法显然不切合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也不适应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民族地区也有一些翻译机构,但由于学科专业的双语人才有限,翻译多局限于政策条文、法律法规,对理工科类,特别是现代前沿学科知识的翻译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现代科技词汇翻译、专业翻译工具等翻译基础工作不扎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语教材建设。双语教材翻译要从基础做起,从专业词汇翻译、专业翻译工具书建设做起,从民汉互译,再到自编双语教材,从而建立民族双语教材的良性发展机制。
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走向世界,民族教育将在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向三语教育发展。民汉双语教学、民汉英三语教学将是民族教育的一大亮点。在丰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如何减轻民族学生学业负担;在提升民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如何提升其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优化民族地区人才结构,特别是理工科人才结构,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吴明海.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93
国家教委民族地区教育司.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文件选编[M].呼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64、94
[3]杨嘉铭.四川藏区双语教育与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11
[4]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157~158

[5]国家民委教育司.新时期民族教育工作手册[Z].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1991
[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98)[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2
[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99)[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5
[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200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7
[9]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Colin Baker and Sylvia Prys Jones. 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 and Bilingual Education[M].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8:470
[11]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课题组.四川藏区双语教育与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34
[12]杨侯弟、郭承康、黄凤祥等主编.新时期民族工作概览[Z].北京:华文出版社,1993:513
[13]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国家民委教育.走向辉煌的中国民族教育[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0
[14]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75~279
[15]吴仕民.论中国民族教育[Z].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713
〔责任编辑:庞远燕〕 [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