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初探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8740 浏览:1317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那么,何为合作学习呢?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锻炼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改善学生对学校、同学、自己和学习的看法;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机会。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目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统方式仍是主流,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仍不普遍。即便开展了合作学习的,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分组单一或随意;有的组内分工不明确;有的小组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太短;有的很少评价学生或评价过于简单甚至千篇一律;有的对学生的不良合作习惯轻描淡写或听之任之等等。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呢?本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问题难易要适度

目前,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分组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或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安排极不利于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组织、谁发言、谁记录、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往往没有明确分工和指定,导致学优生主宰课堂,学困生变成听众,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第一,分组要灵活。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男女比例尽量平衡,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好、家庭背景等方面各具特色,这样才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让每个学生信心满满。
第二,小组分工要明确。要确定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等,各司其职,并且每周或每两周轮换角色。要求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第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设计得过难,学生会望而生畏;过易,又没有合作的必要。

二、时间要留足,讨论要充分

本人十分赞同“一课一得”,做到“有的放矢”,不求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探究的时间。决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若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仅会留下遗憾,还可能会浇灭学生学习的,让其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科学地评价个人和小组,充分肯定和鼓励每一位学生

当前课堂教学,教师注重对学生个体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片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合作学习需要科学地评价个人和小组。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要具体、中肯,尤其要真诚。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信心,还能激发学生潜能,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之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对学困生,要多一些关注和关心,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学优生恃才傲物,学困生妄自菲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成为学优生单打独斗的舞台。要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充分利用小组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第一,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活动。第

二、培养认真倾听的习中专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第三,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懂得虚心请教;同时要有质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教无定法”,小组合作学习亦无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努力找到适合本班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