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对策简析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14108 浏览:586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科学是一项系统化、规律化的社会认知,科学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做好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知识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学习科学、使用科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幼儿时期,由于幼儿的各项社会认知发育不够,对于事物的属性、结构认识不足,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往往很难系统化地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教育,让他们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实践科学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与行为能力。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兴趣;运用;策略

一、教师要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总结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积极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事物之间的特殊现象、特殊联系都会比较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恰当地引导,提升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观察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幼儿时期的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育不完善,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吃力,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特点,运用比较具体的、实物化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学“磁铁”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磁铁都会感到陌生,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小魔术——“神奇的小鸭子”,将木板的一面放上铁小鸭来面对学生,另外一面使用磁铁吸引,这样手只要移动磁铁,小鸭子就会跟着移动,教师的手并没有接触小鸭子就能够让鸭子“游来游去”,小家伙们都发出了一阵阵的感叹:“好神奇啊!”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观察这个实验并让学生进行操作,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2.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提问

问题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才会去提问、去思考、去探索,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汇总。面对教师的这个小实验,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教师使用的是透明线,而当他们发现只是一块黑黢黢的铁块的时候,他们就疑惑了: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能控制小鸭子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就说明了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总结。

3.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

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以及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磁铁能够在一定的距离内吸引铁片,因为小鸭子是铁做的,所以磁铁就能够“吸”着小鸭子“游来游去”,当然如果磁铁离小鸭子过远的话就不能“吸”着它了!通过这样的回答,学生对于磁铁有了很好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根据磁铁的性质,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做什么呢?有学生就说:如果钥匙掉水池里了,就可以用磁铁吸起来!也有学生说:可以用来分辨铁和其他的物质!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大家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也看到了他们爱科学的心理,也激发了我做好科学教育的决心。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指导他们动手操作

前面我们提到过,幼儿时期由于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在面对理论化的知识的时候会比较难理解、消化,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给他们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便保证科学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以下几种情境模式:

1.利用自然环境

我园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里既有农村的良好自然环境,又有一定的城市化现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些自然化的学习场景。比如,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令种植一些花卉、果树、农作物,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长、开花与结果,让他们认识到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阳光、土壤和水分。通过实际的场景为他们的科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绘制科学壁画

由于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原因或者设备原因,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为学生创设充足的实物场景,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使用一些辅助条件进行补充。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绘制园里的壁画、宣传栏,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来进行绘画、补充,促进他们的科学意识发展与学习,为他们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3.进行科学实验

幼儿时期的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有着莫大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小实验来“重现”大自然的神奇。比如,雨后的彩虹很美丽,但是往往只出现很短的时间,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让彩虹变得“常见”:只要使用一盆清水、一面镜子,就能够在阳光下“制作”出“彩虹”,让学生“大饱眼福”,这个试验其实就是运用了简单的“光的折射”原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师只要通过简单的试验就能够给呈现出一幕幕神奇景象,通过场景再现给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创设条件,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三、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

科学知识都是日常生活现象的总结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与归纳,其源泉是生活,而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日常科学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在科学指导下更好地进行生活实践。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日常生活入手

生活是科学知识的大本营,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从学习活动入手

学习的过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一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的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电风扇则是使用了“电磁原理”,让学生对科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3.从游戏活动入手

笔者认为,科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所以科学教育也应该无处不在,游戏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所以教师也要充分研究游戏中的科学现象,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发现科技新信息、新动向,随时捕捉各种现象,抓住、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迪。
总之,掌握科学、使用科学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科学知识的培养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做好。所以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对幼儿的兴趣加以引导,不断鼓励幼儿探索的勇气,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参考文献:
高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05).
张俊.后现代主义与幼儿科学教育[J].早期教育,2003(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幼儿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