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导入多媒体对小学数学导入新课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1693 浏览:958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普及,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已经被更多的人所肯定。多媒体对教学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对于新课的导入,它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
【关键词】激发兴趣;激发思维;设置悬念;引导探究;激发联想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景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绪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1 以旧换新,落桥铺石
如采用这种“温故知新”方法,在投影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络点,并因情况而导入采用不同的方式。一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半径分别是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方法是用大圆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平均分成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2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绪;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红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热菜生活中有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是的现象,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种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3 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不实用。”那么,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4 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发探究、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因而下发”、“令人深思”。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片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品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5 引导观察 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接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开关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采用举例。投影显示小三角旗、房架后,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他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同。但从他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6 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预言、典故、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老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

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听完故事老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时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