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赞:26765 浏览:1214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要构建和谐社会,必构建和谐的人文精神,而感恩教育又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现行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的教学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所以,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文章就历史学科更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历史教育相得益彰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感恩教育
1671—0568(2013)27—0029-0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良好品德。而当今,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时,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在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时,在一些人心中,亲情却越来越淡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这些都是缺乏“感恩之心”的具体体现。
以往,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只注重空洞的说教,对于感恩教育远远不够。历史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历史课是中学进行感恩教育的良好阵地,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笔者就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一、要教育学生感恩祖国

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境界,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是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最基本的主题和最高的目标。一个人从出生就属于自己的祖国,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历史上昭示的一个最深刻的道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血肉相连,切实相关。
高中历史教材中编写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精忠报国”的忠士岳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在祖国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保土安民,奋起抵抗,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他们都有为国争光,造福于民,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勇攀高峰的志向。
为建设祖国,合家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临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
儒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这样,通过众多的历史事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使他们懂得感恩祖国,并自觉维护祖国统

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要让学生懂得感恩社会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会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会指点迷津,让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
高中历史教材也不乏这些方面的内容: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爱”思想。“仁”者,爱人也,强调应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孟子更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和谐共处,进而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要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师长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一日之师,终身为父。”每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看到慈母在灯下为游子缝补衣物的身影,孟郊那发自肺腑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就是诗人感恩之念的动人华章吗?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爱最多的便是父母。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我们应心存无尽的感恩之情,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漠然置之,又如何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自祖国的培养和来自自然的赏赐呢?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无不凝结着教师的辛勤劳动。
《吕氏春秋·劝学》有云:“事师之犹事父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荀子》 写道“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还有“程门立雪”的故事流传千古;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这些都是进行感恩教育非常恰当的素材,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只有懂得感恩老师的学生,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让自己的心智逐渐成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总之,感恩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对于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高中历史课堂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点滴做起,从“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自己”入手,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培养他们感恩、自励的精神理念,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懂得承担责任,学会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这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