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悄然让灵感悄然走进语文课堂电大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5042 浏览:14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通常喜欢课堂走上平坦大道,一帆风顺似地上完整堂课,教师会有轻松感,但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被忽视之感,所得甚少。教学之路理应充满崎岖和不安,正是这样的路才能使我们一路探究,有所收获。我们以《社戏》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的课堂教学为例,看看该如何捕捉灵感,巧妙解疑。

一、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

《社戏》里四面设伏,我们就把这课临时叫做连续剧,这节课我们就放映第一集。既然是连续剧就必须要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吊足他们的胃口。怎样设置楔子就成了这部戏剧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去平桥村?”围绕这个问题就产生了众多诱饵。在读完课文第一段的同时,就可以让学生考虑这个问题。经过积极地思考,学生就可得出以下结论:是我的乐土,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有人伴我游戏、钓虾、放牛;是“我们鲁镇的习惯”。如此同时,这“习惯”也成了争论的焦点。一种认为这是自己不想去,理由:由于自己太小,没办法必须跟母亲去;一种则认为还是对平桥村的热爱才去,理由:从下文的游戏可以看出。这习惯真的成了焦点,意见怎么也统一不起来,这正是玄机所在。这样调动起了积极性,教师可顺势组织小组探讨“习惯”是什么意思?接着仔细读书就会明白,是“风俗”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风俗呢?风俗跟平桥村有关系吗?文中出现了两个风俗。
第一个风俗“当家”,这就是第一个埋伏。什么叫“当家”?以此为契机,把原本无味的话题巧妙地引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再让学生想关于结婚的风俗。什么婚后回娘家了,亲戚请吃饭了等等,身边的事情,招之即来,话题多多。学生的兴趣愈加浓厚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教学的崎岖道路也就此开始了,“当家”即当婆婆,“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当婆婆后,她就要处理所有的家务,如伺候丈夫,照看孙子、孙女,管理儿媳。虽谈不上日里万机,可也称得上忙得不可开交,这就是婆婆的角色,“未当家”就是与上相反。“未当家”跟社戏有关系吗?跟平桥村有关系吗?有呀,只有未当家才有时间回娘家。
第二个埋伏就是“扫墓”,这又是一个风俗,表面看来跟平桥村毫无瓜葛,实际上反而就是文章的奥妙之处。“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春节、重阳这些节日,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祭祀活动,而大多数学生也参加过此类活动。这是祭祀祖先的庄严仪式,是对祖先的尊敬。祭祀时,本家族的人都会自觉聚到一起,举行盛大的典礼。说到这里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就此可推出第三个埋伏:时间少。时间少难道这又跟平桥村有关系吗?“物以稀为贵”人也如此,一个人对某物、某人接触得时间少,你才会有接触的。时间欲少,就欲强烈。这正如过年,一年只过一次。所以,我们,尤其儿童才这么天天想,盼过年。其实,年有什么,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就大不一样了,为的是享受那种快乐的时光。如果天天过年,就没有盼头儿了,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以上三个埋伏让孩子尽情领略了未进平桥村时的崎岖之路。三个埋伏已展现,学生体会出了平淡之处的无穷奥妙。但不能就此歇手,还要继续让学生大起大落。

二、没有想象的翅膀,就没有绚丽的彩虹

第四个埋伏。课堂进行到这里,马上收起书本,《社戏》第二集什么时候放映呢?不能立刻就放,还要等,等上一个月再放映,看看你的心情会怎样?肯定很急切。你就想知道要去的那个平桥村是什么样啊,那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好好想想平桥村是什么样的?充满好奇的心,蹩足了干劲的学生对平桥村是无限遐想。
“周围是青山绿水,翠竹环绕,泉水丁冬;房前是小桥流水,菜园,稻田依附门前,家禽成群。村里人人团结,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这是学生美妙的想象中的图景。
“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简直大相径庭,与想象的不能同日而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或者说是一个糟糕透了的小村庄。学生失望极了,为什么失望呢?从“极偏僻”来看,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交通极不发达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从“不到三十”来看人烟稀少,从“种田,打鱼”来看经济不发达,怎么想,它也没有值得“我”向往的理由,怎么能令我念念不忘呢?此事岂不蹊跷?一连串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
这时,埋伏应该到了解决的时候,即是学生突围的时候了,经过激烈的争辩,问题变明朗了。因为在这里“我”得到了优待,又可免念拗口的书了,简直就是“我”的乐土。并且学生也得出了这是伏笔(平桥村的偏僻,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根本就演不起戏,所以“我”要到赵庄去看戏)。
一切是多么自然,看不出一点精心雕琢的痕迹。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灵感,因为灵感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上课的,又可以让孩子们轻松学到知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