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走进学生心灵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6354 浏览:1194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努力从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据此,笔者就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期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老师独立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前提 作为语文老师,应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研读文章,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首先实现和文本及作者多重的对话,然后再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文章,找到学生理解的困难点,为学生的充分理解架桥铺路。教师的高屋建瓴,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学生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渐渐地弱化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立研读,教学过程简化为上网浏览然后简单搬用,阅读教学不再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而异化为知识贩运。如此一来,没有老师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解读,就无法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阅读教学只能是一种浅阅读,甚至是一种伪阅读,因为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深入的研读课文,只是现成寨的结论来代替他们的阅读。
很多老师在教学《金岳霖先生》一文时,大多扣住一个“趣”字展开,简单梳理一下文章,找出哪些事情体现了先生的“趣”就基本结束。但黄厚江老师却能在反复阅读之后发现文章是通过写先生的童趣、风趣、雅趣和士趣,来表现先生的个性和人品,这也许正是普通老师与特级老师的差距吧?我们老师如果不了解东方文化中的伤逝基因,如何体会刘亮程散文的怀旧?如果不了解精神家园,如何体会曹文轩的《前方》?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在常规授课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设,环环相扣地抛出连锁问题,并根据问题组织讨论发言,进而进行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真实需要,并没有被重视。真正意义的阅读必须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无论是常规阅读中所言说的“悟”,还是新课标阅读教学倡导的“人—本对话”,实际上都是借助文本信息来搭建学生和作者间情感的桥梁,使阅读成为以读者之心体悟作者之心的独特情感活动。主动体验作者情感的阅读方式,正是在阅读实践中借助了作者的引领而走进文本深处的必经之路。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阅读主人。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相互探究。教师不充当问题的裁判,而只是充当参谋,充当活动的幕后策划,并在活动中,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共同参加到研讨之中。
培养理性精神是阅读教学的深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处理课文时大多停留在对文章浅层的分析上,满足于简单的理清思路、筛选信息,简单讨论后草草结束,不能对文章深处的哲理内核加以挖掘。新课标对学生在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看法,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高中语文教学应利用好自己的阵地,让哲理之光照亮语文课堂。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一方面,它向受教者呈现出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感性实体图画,让受教者感受感性世界的全面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形式把人的生命活力、情感体验和各种感情冲动上升到理性,并使之得到理性的调节与深化,最终使人的感性成为融入了理性规范的新感情,逐步达到感性理性化和理性感性化,即感性与理性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很多专题都是引导学生由人文话题感受向理性思考深入的。“月是故乡明”专题阐述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在研习、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与伟大的思想进行碰撞,体验人类思想的巅峰状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打造诗意课堂是阅读课的魅力所在 语文与其它学科相比,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以文本展现的美感、人文气息吸引读者,比如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对美的向往等。语文课的特点对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如能多运用文学的语言来打造诗意的课堂,会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如设计好导入语,营造氛围,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设情境的作用。充满诗意导语,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我与地坛》可如此导入: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是在一个黄昏,凄冷的夕阳弥漫在窗前,那深深的红里有一种悲壮的色调。我沿着文字翻动书页,我的泪水也悄悄涌满了眼睛。读史铁生那些苍凉的文字,那些文字来自他的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那样凝重悲壮的文字来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另外可介绍补充名家点评,提高课堂的文学性。如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如关于《项脊轩志》的评点:明朝黄宗羲“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这些评点语言凝练,文学色彩浓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结合这些评点,会对文章有更深的体会。还可以用文学的语言对课堂进行总结,令课堂和学习回味无穷。如《我与地坛》的总结可设计为:“在突然而至的人生悲剧面前,有着相当文化修养的史铁生,产生这样的信念: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智慧。他的作品带来了肌体健全的作家所不能具有的抚慰人类灵魂,振奋人的精神的热力。”
“汉字是中国文人生命中的酒”。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从喧嚣的凡俗社会中挣扎出来到达理想的彼岸。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中,让我们拒绝浅阅读、低效阅读、伪阅读,师生一起走进文本,读出文章深处的意味,撞出心灵的火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