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考对比——中考诗词复习有效办法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31682 浏览:1451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怎样阅读,怎样鉴赏诗词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
我在今年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就诗词复习这个板块,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归纳,引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去思考和联想,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收到了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诗词作品编为一组,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阅读,相互对照,辨析异同,用以识别作品特征,从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比较,分为对意象内涵的比较,对思想感情的比较,对遣词造句的技巧的比较,对意境的营造的比较,对表达技巧的比较等几类。
中考一轮复习时,我们在学生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不必将每一首诗都重新再讲一遍,而是高屋建瓴,教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比较的角度寻求复习的高效益。诗歌的比较阅读, 应该先求同,再辨异。

一、比较意象的内涵或人物形象的特点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事物形象,含情蓄意,是诗人思想感情显现的载体。在复习时我们要提醒学生阅读诗歌时,应努力寻找、把握意象,了解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618jyw.com
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燕子多写时事变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内容看,同属送别诗。两首诗中的“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漂泊远方的联想,“烟花”能表现出扬州阳春三月的繁花似锦情景。
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解读诗歌时,除了把握意象的一般内涵外,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扣住带有强烈感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二、比较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但是两首诗流露出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王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句子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岑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不见”“空留”等词语,表达出友人离去后诗人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到文中去找能够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抓住关键词比较作者思想情感的异同,从而增强阅读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比较遣词造句的技巧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造句,赏析诗词时,引导学生寻找最能准确传达诗人情感的词句,强化对诗眼的分析。
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具体表现这种情感时,遣词造句的方法略有不同,《过故人庄》中的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将近景远景相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绕”“送”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的地写出了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比较意境的营造

优秀的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学生在研读诗词时,要进入意境,就得热情参与,同诗人一起创造。
复习的过程中,遇到同类型的写景作品,让学生有意识地加以比较,会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诗词的意蕴,把握作者的情感。

五、比较作品的表达技巧

诗人借助意象、意境表情达意,许多技法被运用得出神入化。所以在诗词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诗歌内容出发,比较不同的技法表情达意的作用。
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稍有区别,前者结尾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大胆想象,后者结尾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是借景抒情。
比较阅读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中考比较阅读题的共性是所选的两首诗词从风格、选材、情感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阅读方法发现诗词的特色,挖掘诗词蕴藏的内涵,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去思考、归纳和总结,不知不觉中会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同时又符合诗词鉴赏自身的特点,又符合新课改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和构建多向联系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