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文本细读”论述与实践探 讨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21452 浏览:955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谋求功利性和实用性,使得语文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练习,让原本生机盎然、出色纷呈的语文教材,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变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导致了文与质的分离。孙绍振直击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文本细读”理论,并建构了相应的分析法则,用自己的亲身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孙绍振理论与实践双入手,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特别是中学文学教育的真知灼见,系统论述了关于文学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并辅之以实例。系统研读孙绍振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著述以及文本细读解读实例,深入探究他的文本细读方法和思想,对于推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中学文学教育现状,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本研究概述”。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视角的‘文本细读’示例”。从修辞格与语法知识的视角来呈现孙绍振的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第三部分:“写作知识视角的‘文本细读’示例”。从写作知识视角来呈现孙绍振的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文本细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启示”。本文从孙绍振的“文本细读”解读实践入手,对孙绍振的“文本细读”理论的内容、具体实践和内涵特点以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重点分析了他的解读实践,用以二、三两章十四篇解读实例来完成。结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客观分析了他的文学教育思想及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重在于用中学语文教师所熟知的知识体系来梳理孙绍振的“文本细读”的具体实例,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中学教师适应这一理论,能够做到拿来就用。最后,本文阐述了“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文学教育的启示和鉴戒意义,以突出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入地改革。【关键词】:孙绍振文本细读中学语文教育
【论文提纲】:摘要3-4ABSTRACT4-5目录5-8第一章本研究概述8-17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8-9一、问题的提出与命题的确立8二、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8-9第二节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9-11一、"文本细读"及相关概念释义9-10二、本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10-11第三节孙绍振"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11-15一、孙绍振自身的"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11-13二、文学理论界学者对孙绍振"文本细读"的关注要点13-14三、语文教育界对孙绍振"文本细读"的基本熟悉14-15第四节我的研究定位15-17一、我使用的基本概念15-16二、我追求的研究价值16三、我选择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第二章语言知识视角的"文本细读"示例17-27第一节修辞格视角的文本审美解读17-22一、比喻:《咏柳》17-19二、夸张:《江南春》19-20三、婉曲:《夜雨寄北》20-22第二节遣词炼句视角的审美解读22-27一、词义:比较欧阳修与范仲淹之"乐"22-24二、词性:《阿长与山海经》24-26三、句式:《致橡树》26-27第三章写作知识视角的"文本细读"示例27-39第一节描写知识视角的审美解读27-33一、肖像描写:《静静的顿河》28-29二、景物描写:《荷塘月色》29-30三、语言描写:《永别了,武器》30-32四、白描:《纪念刘和珍君》32-33第二节篇章结构知识视角的审美解读33-39一、详略安排:《木兰辞》34-35二、情节设置:《芦花荡》35-37三、铺垫:《三国演义》37-38四、反衬:《三顾茅庐》38-39第四章"文本细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启示39-49第一节"文本细读"的理论阐释39-45一、审美解读理论的批判吸收39-40二、审美操纵理论的系统创立40-43三、"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的明显特点43-45第二节"文本细读"的语文教育实践启示45-49一、语文知识概念的更新45-46二、文艺理论观念的变革46三、语文教育价值理念的转换46-47四、语文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47-48五、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积淀48-49参考文献49-51后记51-52致谢52-5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