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语篇中隐喻认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5841 浏览:1191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格,一种超常规的语言现象,是语言应用问题。在阐述隐喻产生的机制时传统隐喻理论存在着局限性,没有涉及隐喻过程中的认知机制。20世纪80年代《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的发表标志着认知观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自此隐喻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阶段。LakoffJohnson在该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以具体的概念为源域,抽象的概念为目的域,在两者之间进行映射,即凭借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具体事物的特征系统地,全面地映射到抽象概念上,从而对其进行认知和理解。因此概念隐喻的天生|教育论文网|过程就表述为“源域——认知语境——目的域”。这种认知方式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概念隐喻理论揭示隐喻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是一种认知机制。层出不穷的隐喻理论和浩如烟海的隐喻研究使得隐喻研究成为“显学”。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始关注认知隐喻这一课题。国内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⑴先容评析各种理论;⑵从语义,语用,认知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⑶通过具体语料深入对隐喻的研究。从束定芳的《隐喻学研究》(2000),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2001),蓝纯的《从认知角度看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2003),胡壮麟的《认知隐喻学》(2004)和蓝纯的《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研究》(2005)等专着及“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当代隐喻理论研究若干问题探讨”等文章看,认知隐喻研究在我国学术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备受关注。在隐喻研究的诸多理论中,Lakoff’s的概念隐喻理论独占鳌头,也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学者对隐喻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经济语篇中的隐喻本身的研究;其次是对经济语篇中隐喻翻译的研究;再次是从对比角度对英汉经济语篇中隐喻的研究;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与教学的关系也是研究内容之一。这些研究表明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同时对隐喻的种别,功能,作用以及与文化的关系,对教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但在隐喻理解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受现有研究的启发,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英汉财经新闻中的隐喻进行了认知研究.(1)英汉财经新闻中有哪些典型的概念隐喻?(2)典型的概念隐喻具有哪些明显特点.(3)隐喻映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在分析英汉财经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时,作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总体研究搜集的语料,在此基础上对人类隐喻,战争隐喻和旅途隐喻三种概念隐喻的映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图例解释说明概念隐语的实现过程。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有十一种隐喻模式大量存在于英汉财经新闻中,其中三种高频概念隐喻为以人,战争和旅途为来源域的隐喻。(2)系统性,多样性,文化相对性是财经新闻中的隐喻具有的共同特点。(3)英汉财经新闻中的抽象经济概念是通过隐喻来理解的。每个隐喻都包含来源域(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argetdomain)两个认知域。通过将来源域中的实体,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的特征和知识映射到目标域中,从而实现对目标域中抽象概念的理解。英汉财经新闻中的隐喻除了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外,同时还具有文化相对性。隐喻来源于人类的生活的经验,但文化对隐喻的影响力不可忽视。总之,物理世界中的具体概念使得英汉财经新闻中的抽象经济概念得已理解,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得以验证。【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映射经济新闻来源域目标域
【论文提纲】:Abstract3-5摘要5-91GeneralIntroduction9-111.1Introduction91.2SignificanceoftheStudy9-101.3StructureoftheThesis10-112LiteratureReview11-212.1TheTraditionalTheoriesofMetaphor112.2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11-172.2.1TheConceptualMetaphorTheory12-132.2.2ConceptualMetaphor132.2.3ConceptsRelatedtoConceptualMetaphor13-142.2.4NatureofConceptualMetaphor142.2.5MainCharacteristicsofConceptualMetaphor14-152.2.6ClassificationofConceptualMetaphor152.2.7TheoreticalBasisofConceptualMetaphor15-162.2.8WorkingMechaniofConceptualMetaphor16-172.3TheoreticalModel17-182.4MetaphorinEconomics18-213ResearchDesign21-253.1ResearchQuestions213.2TheDataoftheStudy21-223.3ResearchProcedure22-254DataAnalysisandDiscussion25-474.1AnOverallAnalysisofMetaphorsintheData25-314.1.1EconomyasMachine274.1.2EconomyasPlant27-284.1.3EconomyasBuilding28-294.1.4EconomyasGame29-304.1.5EconomyasContainer304.1.6Economyasliquid30-314.1.7EconomyasBubble314.1.8EconomyasAnimal314.2AnanalysisofEconomyasperson31-364.2.1DataAnalysis32-344.2.2ProcessofMappingfromPersontoEconomy34-364.3AnanalysisofEconomyasWar36-414.3.1DataAnalysis36-394.3.2ProcessofMappingfromwartoeconomy39-414.4AnanalysisofEconomyasJourney41-454.4.1DataAnalysis42-444.4.2ProcessofMappingfromJourneytoEconomy44-454.5Summary45-475Conclusion47-515.1GeneralStatement475.2Findings47-485.3Implications48-495.4Limitations495.5SuggestionorFurtherStudy49-51Acknowledgements51-52Bibliography52-56附录A56-68AppendixB68-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