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英语口语教学新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3268 浏览:1554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中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中。另一方面,中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又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哑巴英语”尤其遭人病诟。面对这样的困境,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基于“语篇语言观”的全新的口语教学方法,以期为中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摆脱困境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所不同的是,“基于语篇的口语教学法”不是在传统的语言教学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之外再增加一个语篇层面,而是以全局性的“语篇语言观”为基础的全新的口语教学理念。本文首先提出,在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语言模式的语篇世界中,口语有其鲜明的特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即“基于语篇”的口语教学方法。其后,以迈克.麦卡锡提出的描写口语语言的四个方面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基于语篇”的口语教学框架。鉴于该方法具有鲜明的与以往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不同的自身特点,本文又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步骤的模式,即以麦卡锡提出的“三I”模式为主,并结合传统的“三P”和“TBL”模式。本文还采纳了韩礼德关于语言学习重点三分法的观点,夸大|教学论文网|语言学习总体而言应该包括学习语言和了解语言两个方面。因此,当“基于语篇”的口语教学方法应用于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结合恰当的语料让学生对教学框架本身有基本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别是英语口语的认知度,然后再在此教学框架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基于语篇”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课堂应用中,英语影视口语语料是教学语料的最佳选择。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先容了论文的背景、意义及结构。第二章回顾了有关口语教学的历史态度和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对英语口语教学所作的研究。第三章探究了“基于语篇的语言观”,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具体论述了“基于语篇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框架和教学模式两个部分。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观点,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基于“语言即语篇”的语言观,本文旨在寻找一个崭新的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从而为中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关键词】:基于语篇的语言观基于语篇的方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
【论文提纲】:Acknowledgements4-5摘要5-7Abstract7-11CHAPTER1INTRODUCTION11-13CHAPTER2LITERATUREREVIEW13-182.1AHISTORICALREVIEWOFATTITUDESTOSPOKENLANGUAGETEACHING13-152.1.1EarlyAttitudes13-142.1.2Attitudesinthe19thCenturyandBeyond14-152.2RESEARCHONSPOKENENGLISHTEACHING15-182.2.1ResearchattheLevelofPhonology152.2.2ResearchattheLevelofGrammarandVocabulary15-162.2.3ResearchattheLevelofDiscourse16-18CHAPTER3ADISCOURSE-BASEDPERSPECTIVEONSPOKENENGLISHTEACHING18-263.1DEFINITIONOFDISCOURSE18-193.2TWOMODESOFDISCOURSE19-223.ARADOXICALATTITUDESTOSPEECH22-243.4ADISCOURSE-BASEDPERSPECTIVEONSPOKENENGLISHTEACHING24-26CHAPTER4ADISCOURSE-BASEDAPPROACHTOCOLLEGESPOKENENGLISH26-574.1PEDAGOGICALFRAMEWORK26-484.1.1StructuralFeatures26-344.1.1.1The‘Birmingham’Model26-304.1.1.2TheDescriptiveUnitsofConversationAnalysis30-344.1.2InteractionalFeatures34-394.1.2.1Turn-taking34-374.1.2.2DiscourseMarking37-384.1.2.3InformationStaging38-394.1.3GenericFeatures39-444.1.3.1NotionofSpokenGenres40-424.1.3.2TypesofSpeechintheCANCODECorpus42-444.1.4ContextualFeatures44-484.1.4.1Notionofcontext44-474.1.4.2Contextconstrains47-484.2PEDAGOGICALMODEL48-574.2.1DiscourseAwareness49-504.2.2DatafromTVDrama50-544.2.edagogicalProcess54-57CHAPTER5CONCLUSION57-59BIBLIOGRAPHY59-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