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评析“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学年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22058 浏览:972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3-45页“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
(2)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操作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每4人小组各准备1立方厘米正方体模型、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橡皮泥,教师准备3根1米直尺、生活中的实物(笔筒、纸巾盒、电水壶)。
教学过程:

一、唤起经验,引入新课

师:平日与同学们相伴最多的就是这课本了,你能不能根据我们最近学习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1:我知道它是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4=棱长和。
生2:我们可以计算出课本封面的面积。
生3: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课本的表面积。
师:计算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生:求棱长和用长度单位,计算表面积用面积单位。
师:你们还想知道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
生: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师:计算体积用什么单位呢?
生:计算体积应该用体积单位。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内容。(师板书:体积单位)
【评析】本环节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存在,体会到学习“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在自我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二、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师:回顾一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呢?你能试着说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
师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你们知道它们有多大吗?我们先来认识1立方厘米。

1.认识1立方厘米

师:看,(师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这就是1立方厘米,我们把它放大(课件演示):
这是一条线段,长度是1厘米。
这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这是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就这么大(师把1立方厘米模型粘在黑板上)。
(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在学具盒里,也有1立方厘米大小的正方体,4人小组,每人拿1个,先看一看,再摸一摸,把它的大小记在脑海里。生用眼观察、动手感知。
师:我们用橡皮泥试着做1立方厘米大小的正方体。动手之前,先想想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
生动手做、汇报。
师:(举起学生做的小正方体)同学们做的大小都挺接近的,下面我们用手搓一搓,把它变成小糖球,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还是1立方厘米。
师:再压一压,变成小煎饼,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1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体积都是1立方厘米?
生:因为无论形状怎么变,橡皮泥体积没变。
师:回顾生活中的物品,什么东西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生:花生米、食指尖、巧克力豆、小石子.
【评析】学生在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物体,加深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2.认识1立方分米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动手做一做,认识了1立方厘米,接着我们要认识什么体积单位?
生:立方分米。
师: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试着用手比一比。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比划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
师:前面有几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正方体,你觉得哪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
生1:红色的是1立方分米。生2:的是1立方分米。
师:如何验证哪一个是标准的1立方分米?
生:判断正方体的体积是不是1立方分米,必须看它的棱长是不是1分米。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测量,公布正确答案。
(板书: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师把1立方分米模型粘到黑板上)
师:现在同学们再次用手比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组长拿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看谁的更接近。
师:咱们估一估身边的物体(笔筒、纸巾盒、电水壶)的体积。
【评析】通过想象——比划——测量——估算等环节,真正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抽象到立体的感知过程,在类比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1立方分米的大小。

3.认识1立方米

师:最后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认识1立方米的大小。请同学们带着2个学习任务共同研究:①用数学语言说说什么是1立方米;②小组合作,想办法展示1立方米的大小。
小组汇报,4名学生到前面演示1立方米大小(师拿1米尺子验证)。
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板书。(板书: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
师: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我们都认识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评析】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学生刚开始学习,很难能准确清晰的建立起表象。让学生实际演示并钻入1立方米的模型中,使很多学生对1立方米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高,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形成1立方米的表象,对1立方米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评】整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始终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贯穿全课。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将类比思想贯穿于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在导入阶段,通过回顾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启发学生“独立”创建体积单位,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新问题。在学习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意义时,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很自然地认识了新的体积单位。
(2)师生真诚交流互动贯穿全课。本节课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数学书开始,以轻松地谈话形式导入新课。课堂上教师始终将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如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面向大家说;当别人发表观点时,大家应注意倾听;课堂上当有想法非常想与大家分享时,可以立即发言。再从教师诸如:“这是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他们团队的想法,其他团队呢”“谢谢你们,辛苦了”等很多这样语言中感受到课堂和谐的气氛。走进课堂,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3)将课堂上更大创造空间留给学生。整节课的教学都诠释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教学体积单位时,大量时间用在学生空间单位表象的建立上。教学体积单位的建立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着力教学立方厘米,看一看、摸一摸、动手做一做、举例等环节,真正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抽象到立体的感知过程;二是将立方分米、立方米的创建空间全部交给学生。这样就避免了体积单位创建平均用力,通过重点教学立方厘米,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自己创建立方分米、立方米。教学中还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想办法展示1立方米的大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向别人介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给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了很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自我选择的空间,以及很大的创造空间。
本节课教学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探索发现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数学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中,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