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舞蹈演员舞蹈演员二度创作库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4412 浏览:126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是舞蹈作品成功的主要条件,是演员成功表现作品内涵的必要环节,中国古典舞演员应该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构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学习舞蹈编导理论与方法提高与编导沟通的能力,通过精研舞蹈表演技术技巧,提升二度创作的水平,寻求不断精益求精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艺术共鸣 接受美学

一、演员二度创作是成功表现作品内涵的必要环节

(一)演员二度创作的概念

舞蹈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创编”与“传达”两个环节,分别体现为编导与表演这两个流程中。编导与演员之间都是舞蹈作品创作这一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内容。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舞蹈演员首先要从舞蹈作品的创意和与编导人员的艺术信息交流中,产生与作品创意和编舞者的艺术共鸣。即明确其表现主题、人物形象、意境等相关内容定位,并从作品与编者处获取相关的艺术感受和启迪,进而萌动自身的表演,最终将编导者所要传达的艺术信息和演员自己的、个性的相关艺术创作条件相融会,并灌注于具体可视的鲜活的艺术形象即舞蹈表演的动作中。这一过程即为舞蹈作品创作活动中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二)与编导者产生艺术共鸣是演员二度创作的关键

舞蹈演员在二度创作过程中,能否正确、全面地理解、融汇编舞者的创作意图,进而与其产生艺术共鸣是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舞蹈演员与编导者要产生足够强烈的艺术共鸣,其前提是能够在与编导者不同方式的交流中,学会站在编舞者的角度审视、剖析舞蹈作品的艺术内涵,是否能够科学地利用这样的“越位”或称为“换位”,往往关系到演员能否成功地从编导那里获取理解作品创作意图和丰富内涵的条件,这种在某种程度上以书面、口头、动作形式直接、全面表达的信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演员与编导在“学”与“教”、模仿与创作的过程中进行的语言、肢体动作交流,对舞蹈演员与编导者产生艺术共鸣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参演《谢公屐》的前期学习过程中,就深刻体会到了演员在二度创作过程中“越位”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谢公屐》在动作技巧难度上并不突出,单纯地学会动作过程,并进行准确的再现并不难,而作为一个力求表现古代文人雅士风骨的汉唐古典舞作品,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以并不繁难的动作编排,淋漓尽致地表现古代文人狂放不羁、风流倜傥的气质。起初,我并不能完全深入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核,虽然舞蹈动作上并没有出现大的瑕疵,但总做不到“传神”。后期,通过与孙颖老师和排练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在艺术感悟上才逐步找准了定位。于是,我试着站在编导者的高度,在熟悉动作编排、队型变化等表演过程后,更追问自己“编导为什么要这样编排?这样编排能够表达怎样的主题?是否能够精准得传达预设的主题和艺术效果?再通过剖析《谢公屐》这一作品的各个细节要求,把自己在表演中应进行的二度创作放在编导者所设定的艺术框架中做比较和修正,这样才逐渐地进入人物形象塑造的情境之中。

(三)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演员的二度创作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个艺术作品的完成,是以使受众者与创作者产生艺术共鸣、获得艺术体验的满足为标志。舞蹈作品是否成功,并非是由舞蹈编导和表演者这一方面决定,最终还需要得到受众足够的肯定。而连接舞蹈作品与受众体验的“桥梁”,就是“创作性”的舞蹈表演。因为如果舞蹈表演缺乏创作性,则舞蹈作品蕴涵的艺术信息就会在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中丢失或削减,最终不可能让受众产生预设的艺术共鸣,所以“创作性”舞蹈表演的缺失,则会使舞蹈作品的艺术信息在“编导——演员——受众”的传递过程中中断。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关键在“神”,即在规定情景、规定动作、规定调度中赋予舞蹈作品之“神”。所以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创作性的表演,只有具备足够二次创作能力的舞蹈演员才能完成,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二、提高演员二度创作能力的基础

二度创作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舞蹈演员专业综合素养的高低、艺术理论基础的深浅以及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尤其文艺、文化知识的宽度与广度。提高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水平,须要以综合性的视角与方法进行,并将之贯穿于舞蹈演员的艺术生涯始终,使其成为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在集中学习舞蹈专业的大学教育阶段,即将成为舞蹈演员的大学生有着艺术生涯其他阶段难得的集中学习、揣摩的机会。因此,要学习文化历史知识,努力充实自己。
因为,舞蹈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肢体语言化的文化形式。所以,任何舞蹈艺术的核心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属性和特征。就中国汉唐古典舞而言,以其独特审美方式、技术技法以及艺术创作、舞蹈教育理论体系,明显地区别于其他舞种。编导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创作,所以,要求舞蹈演员在进行二度创作时,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在排演《谢公屐》时明显地感觉到,要神形兼备地传达出舞蹈作品中古代文人精神气质和风韵,就必须对《谢公屐》这一舞蹈剧目所表现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剖析。因此,我在向编导老师和有参演过类似剧目经验的演员请教的同时,还自行翻阅了与魏晋南朝时代的相关历史典籍和文艺作品,对诗人谢灵运以及其代表的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有所了解和分析。这最终在帮助我完成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我在排演《谢公屐》时,明显地感觉到除了自身掌握的技术技巧和表演经验在二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以前接触过的舞蹈编导知识也在无形地影响着我的二度创作。同时,我也体会到这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雅化艺术特征的汉唐古典舞剧目。编导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演员在二度创作时,要走入编导的艺术世界就需要更多、更专业的舞蹈编知识作为支撑,进而才能产生共鸣的“基点”,因此,学习舞蹈编导理论和方法,是使舞蹈演员顺利进入二度创作的重要途径。
舞蹈演员进行二度创作不仅是艺术观念在脑海中的砥砺,而最终要成为体现在舞蹈形象中的“神韵”。这就需要演员必须具备运用自如的肢体,所以说,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各种技术技巧是绝不可少的创作工具。没有运用自如的舞蹈技术技巧,就不可能完美地传达出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信息。特别是对于汉唐古典舞而言,一贯重视技术技巧的训练不仅是因为该舞种独特的创建轨迹和发展历程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汉唐古典舞所承载的传统精神所需要的。总之,舞蹈表演必备的技术技巧,是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础。
在一般观众看来,《谢公屐》的技术技巧,在肢体动作上并不繁难,但由于要将宽袍大袖舞出风流倜傥的神采并不简单,也更不容易。在整个表演过程节奏鲜明,气韵变化微妙,要做到“以舞者之形,传文人之情”,就需要演员在神韵、节奏感、控制能力和流动连接方法等基础的舞蹈表演技术技巧上达到一定高度。我在排演过程中体会到,无论是在作品的整体节奏,还是在各个动作细节中,《谢公屐》都要求演员在舞蹈表演技术技巧之上具备创作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美的功能,这对演员的二度创作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充满创造性的舞蹈表演技术技巧,是无法保证该艺术作品的成功问世的。
三、结语
汉唐古典舞演员的二度创作,既与所有舞种演员二度创作的一样具有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独特的个性和侧重点。由于我们剧目表现的是绵亘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汉唐古典舞演员就需要更全面的文化修养,更多地强调舞蹈演员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汉唐古典舞演员的二度创作,必须建立在深入掌握舞蹈文化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寻求不断精益求精的艺术境界,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才能完成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