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滑轮《滑轮及运用》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6308 浏览:217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滑轮,以及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特点及原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将近一年的学习,对物理有一定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好的实验习惯;虽然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基础知识,但对滑轮的实质、滑轮特点的理解难度较大,我想通过课件来形象化,变抽象为直观,使之理解。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①动滑轮、定滑轮的概念; ②定滑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③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本节课的思路:通过教师提问、课件展示、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并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强调相互协作,最终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滑轮工作特点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和分辨定滑轮、动滑轮。②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及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得出数据的过程,学会归纳总结。②通过将定滑轮、动滑轮抽象为杠杆,能直观好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物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理解定滑轮、动滑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轮和其工作特点。难点:动滑轮的实质和工作特点。
六、教具
多媒体一套、每桌上铁架台各一个、单滑轮各2个、直尺各一把、棉线各一根、弹簧测力计各一个、圆柱体各一盒。粉笔两支。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用一根杠杆固定在支架上,旋转后让学生观察杠杆运动的轨迹,然后用圆盘来类比杠杆运动的轨迹,自然引入新课——滑轮。
(2)新课教学。

一、滑轮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学生活动:观察归纳得出
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教师活动:举例:工人装修三楼的房子,需要把货物从一楼搬到三楼,他们都利用一更绳子和一个滑轮来实现。展示课件并提问:假如你是这个工人,你会怎么办呢?
教师总结:定滑轮: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动滑轮:其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二、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1)教师叙述:工地上又来了一个工人,他没有用滑轮,直接用手把物体提上去。
(2)提问:使用滑轮和不使用滑轮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省力
教师提问:使用滑轮一定省力吗?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并要求按图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②利用课件展示其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主动参与,亲自体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把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①构建杠杆模型; ②利用杠杆原理展示课件中的滑轮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听老师讲解后及时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定滑轮的工作原理:等臂杠杆(不省力)
在忽略绳子和定滑轮之间的摩擦时有:即有F= G物
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力一半)
在忽略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时有:F=1/2G物
教师活动:从实验数据来看,使用动滑轮是不是省力一半?如果不是,为什么?
师生互动:分析得出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即F=1/2(G物+G动)
教师活动:使用动滑轮省了力,省了距离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探究,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堂指导
师生互动: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时费了距离。即S=2H.

四、滑轮的运用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
师生互动:回顾本节课前面所讲内容,并引入滑轮组。

五、反馈练习

六、本节知识延伸

教师讲述:滑轮组的使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小女孩能轻松将一头牛拉起来呢?这样留一点悬念,让学生去思考,自然引入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定滑轮: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动滑轮:其轴和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定滑轮的工作原理:等臂杠杆(不省力);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力一半)。
(4)定滑轮省力不费距离,动滑轮省力但费了距离。
(5)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