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创新在革新教学中培养学生革新潜能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17318 浏览:73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已成为教学中人们关注的热点。由此可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思维;兴趣;培养
本文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例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这一内容时,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当n∈N时,(a+b)n的展开式是怎样的?
(2)将问题特殊化:当n∈N时,(1+x)n=?
(3)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
①写出n=

1、2、3、4时,(1+x)n按x的升幂排列展开式;

②由以上展开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③认真分析系数的特点,能概括出什么规律?
④按照上述规律,写出(1+x)

5、(1+x)6的展开式,并通过直接计算,验证展开式的正确性;

⑤提出猜想:(1+x)n=

(4)进行类推:当n∈N时,

(5)引导启发学生用数学归纳法给出严格证明。
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归纳与类推思维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求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倡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三善品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例如在教学《数学归纳法》这一课时,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今天,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学,于是,我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学。此时学生在课堂下:窃窃私语,哄堂大笑我的结论——以偏概全。
问题 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5)2,计算得a1=1,a2=1,a3=1, 可以猜出数列{an }的通项公式为:an=1。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作声——默认,突然有一学生说:当n=5时,an=25,这时一位平时非常谨慎的女生说:“老师今天你第二次说错了”。
问题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当我说到这里时,我强调说:“同学们,老师这次没有讲错了吧?”
上述三个问题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1、2得到的结论是错的,那么问题3是否也错误?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此时的学生都会感到茫然,课堂上不敢质疑。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材料,提出好的问题,引出课题,可有效的揭示本节知识的必要性。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也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时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出现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递推思想,模型思想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例题与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与思考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例如,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的难点是含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但如果利用分类思想,按被限制元素的个数、被限制位置的特征进行分类,使每一类都成为最基本最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再结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用0、1、2、3、4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并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23140是第几个数?
解:第一类:1××××型:A44 =24;第二类:2 0×××型:A33 =6;第三类:2 1×××型:A33 =6 ;第四类 :2 3×××型:A33=6。
前三类共有36个,第四类的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3014,23041,23104、23140、2340

1、23410。从而可知23140是第40个数。

四、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中也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应将阅读引入课堂,并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发现”与课文下文所给结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让学生通过“发现”成功后,体验“发现者”的成就感,培养推理与“发现”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根据教材章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如下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①等差数列是一类什么样的特殊数列?其本质属性是什么?②如何用数学语言确定一个等差数列?有哪些方法?这些表示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③推导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有哪些方法?④怎样用函数观点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这样,学生主动地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新内容、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创新思维。

五、加强各种思维训练,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训练。在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寻找各种思维训练的序列,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各种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运算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科学评价的创新意识,从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角度教评价的尺度;从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角度定位评价的价值观;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要求是,以鼓励、尝试探讨为宜。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扎实地进行学习各科文化课,丰富自己的间接知识经验;参加广泛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直接知识经验。要学会捕捉灵敏意识的方法。
总之,学生的创新潜能好比一个“矿”,这个“矿”里藏着丰富的财产,但是,它需要人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如果把它埋在地下,就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