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着力点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个着力点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7670 浏览:24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更新观念,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再认识,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增强继续教育的可操作性,研训结合,发掘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拓宽培训模式,完善基于网络远程培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助于推动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教育观念;评价机制;培训课程
1009-010X(2013)07-0020-02
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的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并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实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和课改的不断深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比国家投巨资施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所要达到的期望值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机制和平台,抓好继续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发挥继续教育的收益最大化,笔者就此进行了思考。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再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各中小学校长,要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有关教师继续教育中“完善培训体系,做好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任务及要求再认识、再解读,更新继续教育培训观念,从根本上树立“强教必须强师”的思想,真正意识到教师继续教育是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集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改变继续教育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同时要注重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其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撞的今天,社会道德、个人价值观都处于转型变革之中,我们的师德建设也面临着种种艰难和选择的困惑。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就要引领教师找准时代坐标,把握时代主题,走出“市场万能”的认识误区。从而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自然,实现师德的真正提升。

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增强继续教育的可操作性

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难如人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态度上敷衍,行动上应付。对于继续教育教材课程的学习,平日不坚持做,而是把希望全寄托在集中面授辅导的勾勾画画,把完成作业当做终极目标,对于业务理论的学习,不求甚解,只求考试能顺利过关,年终验证。这样的继续教育根本谈不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深层次提升。二是部分教师功利思想严重,使继续教育的初衷大打折扣。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合格证书是制约教师履职晋级的必要条件。这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但许多教师误解了这一政策,出现了接受继续教育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已,直接影响了已评上职称或短期不能晋级的中小学教师的参训动机。
可见,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增强继续教育效果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势在必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机构、乡镇各中小学校,都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层层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继续教育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有序轨道。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联动的系统工程,其正常、高效的运行涉及各方力量的协调一致,尤其是相关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教师及其所任教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各自的责、权、利。进一步加大电、教、研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力度,优化培训者队伍,提高培训者自身在知识结构、职业道德、业务功底等方面的素养,真正建立一支既熟悉教师、研究教师,又真心服务教师的专、培训教师队伍,切实做到“打铁真的自身硬”。
同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的评估与激励机制。对参训教师个人、任教学校及培训者与培训机构的继续教育情况都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切实把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学校、教师的评先、评优相结合,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通过物质上的刺激、精神上的满足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主动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创造者,确保继续教育的强大生命力。

三、研训结合,发掘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只有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才能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只有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坚持“从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高层次发展与提升,才能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创新培训模式,体现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

参训中小学教师既是培训的主体,又是培训话语的主体。培训过程中要努力克服“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讲台上下互动,实现“对话分享”,体现参训教师的主体性。事实证明,参训教师从来不拒绝信息传递方式,但更注重对话、交流和分享。在培训课堂围绕解决问题的对话互动中,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并在与别人的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活动乃至相关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产生心灵的震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并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充满向往。

(二)菜单式培训课程,增强继续教育实效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设置存在忽而过宽,又忽而过窄的现状,难以真正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及专业成长之需。培训机构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学校,广泛调研,全方位、多渠道征求一线教师及管理者意见,本着一线教师“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的原则,在继续教育公共课基础上推出适合本区域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预定菜单”,不仅让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有“菜系”可选,而且有适合自己口味的“菜”可用。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先进、丰富的培训“预定菜单”, 不仅是尊重培训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前提,更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服务理念的体现,这必将带给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打造培训“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环境,又是终身学习的场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力量。让培训聚焦课堂、回归课堂,既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趋势,也是继续教育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有效探讨研究,教师们有感性认识,有亲近感,有参与的内趋动力。“高效课堂”的培训,可以是参培教师上交流课、可以观看教学录像、可以是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也可以是文本案例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共同交流、探讨,培训者或专家、名师再有机地将课例中的相关问题提升为教育教学理论,这些共性的问题就有转化为课题的可能,真正做到教师参与培训的过程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加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四、拓宽培训模式,完善基于网络远程培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培训模式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支持下,教师培训平台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课程和资源,学员通过完成明确的学习任务而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培训方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受训者的自主性、差异性、过程性和综合性学习,通过交互性学习、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等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
河北省自2010年以来,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这无疑是对当前培训课程资源的有力补充,参训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答疑、网络提交作业、BBS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等方式,使参训教师业务素质得到提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培训者及广大校本研修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开发更多的适应地域特色、时代特点和教师需求的网络教育资源,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创设培训情景,帮中小学教师完成可用、实用的学习目标。在拓宽精品课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师培训的工学矛盾,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助推继续教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