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浅议小学生语言习得之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6688 浏览:22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后巩固
浙江省外国语学院汪潮教授在他的《语文教学专论》中提到:“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一个以语言为主轴、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为两翼的教学体系。语文教学有四个主要内容: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
笔者认为,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习得的训练,所谓语言习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掌握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包括内容和形式之分,感悟和训练之别,尤其是在形式和感悟方面,要重视学生言语的积累和发展,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笔者在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学生在课堂上语言习得的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感受颇深。

一、课前利用时机,形成惯例,丰富、积累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第二学段(5~6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些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不管是从生理发展还是学习需求上,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动画、电视的“泛滥”,孩子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多家长根本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谈不上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大多数孩子到了三年级,甚至连一本完整的课外书都没有读过。因此,这些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老师的肩上。可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呢?我抓住了课前这一休息时间,恰到好处地利用一部分休息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积累,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有机地进行语言储备。有时,我让学生课前集体背诵一首古诗或儿歌或绕口令,或是复习学过的谚语、歇后语等。日积月累,学生大脑中储存了许多美文佳句,用时便信手拈来;有时我也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一分钟“新闻发布会”“情景会话”“演讲”“讨论”等,促使学生将内部语言向外部转化,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和语言素养;有时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游戏、词语排列组合、对对子等,孩子们一边活动,一边积累语言,在其乐融融中接受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导课直入语言系统,将学生带入语言的王国

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从语言习得出发,成功的导课,除了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推进教学进程外,还必须关注语言。课始让学生通读课文,感知教材,能够为理解语言奠基。但读时一定要给学生定下目标,可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也可教师范读,但不宜配乐读,因为这时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文章的情感因素。读后解决提出的目标。其次,课题是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一步,也可从审题入手导入新课。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师提问:“谁用草船向谁借箭,怎么借,借到了吗?学了课了,我们就会知道。”通过这样的引领,使学生掌握了文章标题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这一写作特点,对他们今后的写作实践有积累和迁移作用。另外,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在新课学习前提出一些恰到好处的句子,也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愿望。

三、课中紧扣目标,强化训练,提升、内化语言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紧扣语言文字训练目标,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记忆。但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强化语言,特别要注意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
[案例1]二年级《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段
师:课文描写了湖边的哪些山石?
出示句式进行比较:山石像一只青蛙。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师:读了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两句话都把山石比作青蛙,但下一句把青蛙的样子写出来了,更加形象。)
师:你能仿照哪一句说话?随机出示:山石像

落叶像 。
像 。
通过以上的比较,学生已从潜意识里肯定、认同了下面一句,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喻体的特征说出来。即使有些说不完整,其他同学也会给予补充。这样的课堂语言训练,使学生言语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案例2]五年级《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断:
师:(大屏幕出示三句话: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连用了三个感叹号。
师:是啊!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三个感叹号所表达的内容吧。
生1:第一个感叹号表达了盼鱼的喜悦之情。
生2:第二个感叹号表达了求鱼的急切之情。
生3:第三个感叹号表达了期望战友康复的真挚之情。
师:很好!让我们再来朗读朗读,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情感吧。
师:你能试着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来试试吧!(学生仿写)
通过以上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强化了语言所表达的作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蕴含的丰富深刻的含义,又学会了一种表达方式。

四、落实课后巩固,催生积累效果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模仿记忆等为主。记忆力强,但记得快,忘得也快。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巩固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对积累的知识能够达到一生不忘,并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所用,从而达到真积累。每次放学前,我会利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深化,使之根植于心。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还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之效。
语言习得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重点。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挖掘重点词、句的内涵,悟出美妙之处、深邃之意,体会作品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的意境,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叶老先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对于语言平白的课文,要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突破。或重组整合,培养学生知识的梳理、概括能力;或根据语法特点,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汪潮教授说:“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通俗地讲,语文教学首先是姓‘语’的,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个方面,用言语活动表现生命活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智慧的选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本色语文”,上出语文课的词味、句味、文味、读味、品味、书写味,这将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