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扬琴中国扬琴音色审美意识之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26804 浏览:1214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扬琴音色的审美意识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中国扬琴审美意识还受到了中国文化审美意识下审美形态和审美风格的影响,并被主观审美意识所制约。本文试从中国文化的审美形态和审美意识入手,探究中国扬琴音色美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中国扬琴,音色,意识,审美
音色是音乐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面,然而,音色也受到了诸多问题的制约,乐器的构造与特性决定了乐器获得音色的条件。而作为演奏者而言,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了解音色的地方性、树立正确的音色观等,都是决定音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扬琴发音的物理学因素与扬琴特殊音色的美学因素,重点从审美意识上探究中国扬琴的音色。

一、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扬琴

扬琴于明朝晚期传入中国,最初将其称之为“洋琴”。在长期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其通用名称逐渐演变成为“扬琴”。
在中国乐器中,扬琴是具有鲜明民族性与广泛世界性的代表性击弦乐器。在长期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规律和风格,逐步在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中标新立异。

二、中国扬琴的构造

扬琴在我国已有近400年的流传和演变。在乐器的制作、乐曲的创作和演奏等方面,扬琴都已经具备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风格。在演奏技术、技巧方面,音色、音响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形式。
扬琴的构造分为主体和附件两部分:主体部分是指琴体,主要包括共鸣箱。附件部分主要是由琴码、琴弦、琴架等组成。扬琴拥有较大的共鸣箱,可以扩大弦的自由振动,从而增大音量,并且能够增润乐器的音色。

三、中国扬琴音色

多年以来,通过我国艺术家的不断改制、创新,扬琴成为了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特性的击弦乐器,它的演奏技巧与音色得到充分的发掘。扬琴音色的听觉感受是明亮、圆润、厚实,且余音悠长,并具有穿透力和颗粒性。我国有多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扬琴流派,不同流派的扬琴在音色的表现方式上又各具特色。

四、科学合理的演奏方法

为了获得变化各异的扬琴音色,我个人经过实践经验认为:演奏者自身的音乐听觉能力与整体的演奏状态决定了音色的完美和统一,还要加以合理的演奏方法。如若缺乏合理、科学的演奏方法和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是无法获得理想的音色的。
(一)科学的持竹与运竹。扬琴的主要演奏工具是琴竹,演奏者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持竹以及演奏中运竹的方法,还要准确的把握击弦的位置、触弦的角度和琴竹的幅度、击弦速度,才能在演奏中把握好扬琴的音色问题。
(二)击弦的三个要素。扬琴演奏的过程中要掌握其击弦的三个要素,就是击弦点、触弦点和发力点。这三个要素决定了击弦发音的好坏和演奏时音色的质量。掌握好“三要素”是演奏的基础,“三点”合一才会有令人满意的音色。
(三)气息对音色的影响。运用合理的气息是在扬琴演奏过程中内在力量的外在表现,它会直接影响音色的表现力。气息的运用要符合演奏者的自然生理规律,根据乐曲的乐思进行划分。由于审美观念存在着个体的差异,理解和欣赏的角度、程度都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要求,但只要严格遵循客观自然规律,把握好音乐的审美分寸,相信就会得到理想的音色的。

五、中国扬琴音色的审美意识

(一)中国扬琴音色的审美形态。扬琴音色的审美形态,首先体现于扬琴的自身构造特征以及扬琴演奏特征。扬琴是木质梯形音箱。中、低音区采用银丝缠弦,其音色沉稳、厚重、且有深度,高音区采用钢丝弦,其音色明亮、清脆。扬琴弦被琴码隔开,减小了琴弦的振动幅度,使其音质坚实、有力,音色明亮、清脆。此外,由于扬琴的音箱壁相对较薄,所以发音灵敏、快捷。又因为扬琴的余音较短,在模仿歌唱性旋律的情况下,通常要使用“轮竹”技巧将颗粒性较强的点状音响快速连接成连绵不断的线状音响,以达到如歌的旋律。扬琴因其弦的数目较多,所以易于表现明朗华丽、欢快活泼的情调。
(二)中国扬琴音色的审美风格。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被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不仅被用于戏曲、曲艺的伴奏乐器,还被用于民乐合奏中,而且扬琴在短短四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吸取民间乐曲养分,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扬琴。
中国扬琴音色的审美风格可表述为:灵动、明快、、华丽等。灵动,是指其音色发音的灵巧、富有变化,擅长于表达动感之美;明快是指发音速度敏锐,擅长于表现欢快、明朗的情绪;是指扬琴音色具有其独特的音响效果,使其擅长于表现热烈、激动的情绪;华丽是指扬琴音色的变化,使旋律富于华彩。可见,中国扬琴音色所展现出的音乐是一种动态的美,它擅长于表现激荡、华美的情绪,富有感染力,更能够被普通民众的审美观点所接受。
(三)主观审美意识对音色的联想。音色就是音乐中声音的色彩,音乐的色彩感是演奏者对音乐中声音的感悟而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后音乐所富有的色彩,对音色的联想活动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但是,只要遵循客观的审美规律,总能把握好音色的状态的。
参考文献
朱文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华.对扬琴演奏的审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赵艳芳.中国现代专业扬琴教学与研究[J].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300).
[3]刘月宁.东欧扬琴音乐文集[J].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1).
[4]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J].(技巧与练习),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5]周婷婷.从扬琴艺术看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J].载山东大学,2008.
[6]项祖华.扬琴艺术的实际回眸与展望[J].载人民音乐. 2001,(6).
[7]石军.审美意识研究[J].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8]项祖华.扬琴发音与音色探究[J].载中国音乐.
[9]解骏.论扬琴演奏中的音色[J].载黄钟,第2002年第3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