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我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之我见学士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4270 浏览:1079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是“教”还是“学”,阅读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提出了几点加强初中语言阅读教学的建议,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学得好,对学习其他学科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即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发展其思维能力,丰富其文化素养,进而培育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拓展他们的视野等。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认识,提高学生能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是有辅助作用的。那么,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出情感、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摸作者的灵魂并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感受作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去再现文本。
例如,学习《社戏》,我让学生先预习,上课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课文。在课堂上,爱画画的同学互相交流,如张红同学画的是河中行驶的小船,后边是隐约的石拱桥和连山,两岸边是碧绿的豆麦田;李哲同学画的是船头看戏,在戏台前挤满了乌篷船,戏台上演员正表演对打。爱表演的黄灵振、李明德上讲台表演桥下开船的动作,把“一点”“一磕”“退后几尺”“又上前”的动作表演得灵活灵现;苏嘉和潘军上台模仿“六一公公”和“双喜”的对话也惟妙惟肖。学生热情高涨,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其他同学的表现作出了合理的评价。
我们教室的后墙上常常贴着与课文有关的画画,既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的凄美游子图;也有惠崇《春江晚景》的竹、桃花、春江的江南春天美景图。讲台也有表现《最后一课》中后悔不已的小弗朗士;《三味书屋》中摇头晃脑朗读的先生。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了课文,并仔细揣摩了文章中的人物,使阅读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内容,在有效的语文阅读课堂里,朗读应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根据以上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各种形式的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质疑

阅读的重点不在读,而在用心思考。完整的阅读过程是“感知—感悟—理解—评价—再创造”的过程。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作为精神的享受,作为对美的追求,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其次教师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充分发扬课堂,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创设和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考独立化、个体化,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人生积累去思考、去理解,以获取更多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及人生感悟。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们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阅读要求,让他们“只要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始终处于阅读的亢奋状态。尤其是对于那些语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发挥文本的积极因素,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肖明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

2.甘其勋.为“阅读”正名——“新概念阅读教学”讨论开场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Z1).

3.蔡春玲.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05).

4.罗敏.扩大“大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