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入手阅读教学以课题入手生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31049 浏览:1441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先读题,所谓“读题”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朗读和感悟,从各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其次能从题目中初步了解文章的思路,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一个好的课题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促使他们继续往下读的兴趣和动力,每当新学期开始,孩子们拿到新书,打开目录,寻找感兴趣的课题,,有部分学生悄悄地 把书翻到后面的课文津津有味地读着,对教师的眼神,他完全不理会,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并没有对他们严加指责,而是课后与他们交流书心得。从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这种读,只是“好奇心”占多数,他们读文章也许是“蜻蜓点水”或幸运“行云流水”,更有甚者就是为了读文章中的一个个故事。读完后让他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或从中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们就会羞愧地低下头,可如果此时老师不加分析地批评,很可能就挫伤一个孩子的读书的,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孩子,怎么从课题入手来进行阅读呢?我从四方面来阐述:

一、让学生围绕题目提出各种疑问

多数孩子对故事性强,人物有特点的课文最感兴趣,只要引导孩子们针对题目质疑,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解决一个问题得一颗心,有了这样的任务,孩子们在阅读时就不会漫无目的,一旦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他就会跟同学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一文时,学生针对课题就提出了三个问题:1.盘古是谁?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结果怎样?3.从盘古创造宇宙的这个故事中体现盘古具有怎样的精神呢?带着问题去阅读,从文中的重点词句上感悟,很快就了解了整篇文章,明白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反映了古代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式。

二、对斜井的文章,指导学生们抓住题目的中心字眼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出示课题后,学生自读字悟,写的地方是西沙群岛,重点表现在“富饶”,西沙群岛 是怎样富饶?贯穿全文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勾画词句等方式感悟课文,体验情景,交流感情,领会作者是怎样描绘“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形式安排结构,不仅使文章的内容显得完美,而且中心也十分明确。学习完这可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的文章阅读方法:1.从课题抓住字眼;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了这种归纳性的阅读方法,今后在学习有关景物的文章时 ,学生自己就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学生依据写文章的结构、思路来布局自己的文章。

三、对于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作者直接以小动物的名称命名,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那么细致入微地观察小动物,把小动物的特点写出来,表达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老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告诉孩子:我们从课文中只能知道这篇课文作者是写这种小动物的,至于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与作者之间发生了那些趣事,需要孩子们细细品读。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从作品中也慢慢学会作者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并尝试自己在习作中写出可爱的小动物的形象来。

四、对题意深刻的题目,把握一个情字,以情促读

如教“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一出示题目,学生就质疑了:“沉默”是不说话、不出声。不说话、不出声怎么能称得上“可贵的”?咋一看上去,题目有些自相矛盾,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作为老师很高心,高兴的是同学们会抓住题目来质疑,有了这种质疑会促使学生静下心来读。这是老师可千万要沉住气,表面上要赞同学生们的观点,同意他们的看法:“是啊,沉默怎么能当成可贵的呢?”可贵在什么地方呢?内容是在为学生打气,老师也有点弄不懂,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在交流吧。同学们一听就来劲了,嗨,连老师也难住了,我们抢先把问题弄懂,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情”字就把学生带到文章中去,跟文章里的事件、人物对话,果然两篇课文读完后,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要他们把文中的发现和读懂的地方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教室里顿时开了锅。一个说,文章中出现两次沉默,一次是老师提到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在那一天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举手,同学们沉默了,第二次家长们出现孩子们变懂事了,老师沉默了。另一个说,两次沉默的内涵不一样,第一次孩子们知道错了,感到羞愧,第二次同学们改正了错误,懂得该怎样汇报父母的爱。还有的说:“我明白了,题目为什么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叫可贵的沉默了。”更有同学说:老师,今后我们也要多关心、照顾我们的父母,回报他们的爱。多么可爱的 一群孩子,对本文的理解能升华到生活中去,这情感使得孩子们终身受益。
总之,从题目入手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思路清晰地去读,才能目标准确地去读,才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