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学中职学校《植物生态学》教学革新探索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7583 浏览:245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院校《植物生态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从事植物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和注重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植物生态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植物生态学;教学改革
《植物生态学》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研究园林植物的形态构造、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合园林观赏树种的分类、地理分布、繁殖方法、应用技术等的一门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体系很难适应目前职业教育对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明确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结构和教学思想实行改革。

一、理论教学的改革

1. 以教材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

《植物生态学》共分三篇,包括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生理和园林植物生态,园林植物形态和生理主要讲授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它们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园林植物生态是讲述园林植物的分类方法及园林植物的识别。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知识的连贯,可调整教学内容,教材中的顺序是细胞→细胞代谢→组织→器官→水分代谢→矿质营养→植物的生长发育→园林植物分类。但因为一棵完整的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讲述时采用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各种代谢→园林植物分类,从而让学生对植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以实用为目的,理论联系实际。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的主体,《植物生态学》是以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为园林建设服务。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内部构造,掌握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各种代谢过程,重点掌握园林植物的分类、识别及应用。园林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园林师,必须要求他们识别植物,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分布和用途,为园林建设选择搭配合适的树种。如什么样的植物适合作行道树树种,什么植物搭配能充分利用环境等。

3. 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园林植物生长发育部分教学中,与实际生活中相关的知识点很多,应善于从解决问题这个角度引入新知识。讲到植物成花生理时,让学生知道菊花的成花生理,菊花是短日照植物,是在秋季随日照时数逐渐缩短时才开花的植物,但我们如何通过调节日照时数使菊花一年四季都开花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问题引入时争取双向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将实际问题“生理化”;另一方面将生理模式“生活化”,让学生在园林植物学世界里感受到“植物生理”的无穷魅力,产生学习的。另外,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讨论式、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 利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多媒体教学应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很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这些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从而降低教与学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讲到植物授粉受精后的生理变化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就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植物花的柱头、子房等的生理变化,从而使极为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具体,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掌握。

5. 与时俱进,增加高科技新成果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方法、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出现,而教材本身的时效因受时间的限制常显出滞后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增加时代性的科技成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培养新成果,天然生命碱的利用等。本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教师应及时掌握一些世界性的成果案例让学生自觉去思考所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顺其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解读案例、分析问题。

6. 应用迁移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概括能力。

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依据事物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从零散到逐步系统化,并从横向加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各章节的联系。讲授应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辨认各种概念、原理、性质等学习内容的重要特征,找出它们的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如讲授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时,首先复习根是如何吸收水和无机盐并供应给茎、叶的,然后复习叶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再通过茎输送到根,从而促进根的生长发育的。通过复习根、茎、叶的生理功能,然后再把它们联系起来,讲解它们的相关性,这样达到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植物生态学》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两部分,是园林植物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现代中职生的特点和园林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改变以往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方法。

1. 调整实践教学时间,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以往的实践教学多数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观察用去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实验室对实物进行观察时,感观性较差。现在采取缩短室内实验时间,延长野外实习时间的教学方法。如除细胞、组织、细胞分裂和器官内部构造的观察在实验室完成外,对根、茎、叶、花、果和植物种类的识别都到野外完成,这样加强了学生对实物感观性认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加强学生对植物种类的识别、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园林师,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的主体,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认识各种园林植物并掌握它们的生长习性才能很好地搭配植物,为园林建设服务。如园林设计要求园林中四季有花开,四季有绿色等。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植物的生长习性,在园林设计时考虑种植常绿树和落叶树搭配,不同季节花卉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等。学生准确地掌握了植物学的实践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得心应手,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提议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但对中职生仅用考试分数来衡量是不科学的。笔者就这门课程的考核办法作了一些改革提议,从两个方面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方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考核,这部分内容仍然以卷面的形式进行,根据大纲要求,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卷面的形式让学生作答;另一方面是对所学的园林植物分类、识别等知识的考核,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核是在野外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对园林植物的认识、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用途的掌握,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为以后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两方面的考核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