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几点思考打造“三有”数学活动一些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9518 浏览:84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怎样的数学课才算是一堂真正好的数学课呢?打造“三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有趣;有法;有效;数学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必须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将现成的数学转换成做出来的数学”。
“怎样的数学课才算是一堂真正好的数学课呢?”正在我困惑的时候,我校提出了打造“三有课堂”——有趣、有法、有效,于是便有了我对打造“三有数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数学活动的形式必须是“有趣”的

认为数学是“有趣的”还是“枯燥乏味的”,这对于数学活动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数学活动的形式必须是“有趣”的。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有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决,真正把外部的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数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滥用这样直观性的形式,是无效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障碍”和“陷阱”,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的无比乐趣。

二、数学活动的过程必须是“有法”的

曾一度追求过“活”课堂,总认为没有活动就不算是有吸引力的数学。没有游戏就不算是有趣的数学。于是很多时候我走入了一个误区。课堂气氛“活”了,学生手脚“忙”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创建“成功”了!殊不知,孩子真正学会了什么?
记得二年级教学“1到5的乘法口诀”。课堂上安排了很多活动:背口诀、对口令,学生争先恐后举手,背口诀时那一鼓作气的感觉,和对口令时对答如流的情景,我真以为他们掌握地很好了。可是当我看到他们交上的作业时,我才知道有那么个别学生在里面滥竽充数,那些所谓的“活跃”、“热闹”、“有趣”,都仅仅停留在了原有经验的层面,却缺乏数学层面的思考、认识和提升。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以通过孩子们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例如:《1千米有多长》教学片断:
孩子们对体育课有跑60米和100米的感性认识,教师就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假设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150米,1000米大概就是跑道的几圈的长度?用米尺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路:10米长的一段路,你要走多少步?大约需要走多少时间?10个10米是100米,假如在100米长的直道上,你得来回走个5趟才是1000米,你走了( )步?用了( )时间?根据这样的经验,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个位置大约有1000米?然后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辨别能力。

三、数学活动的结果必须是“有效”的

我想选择的数学活动是否有效,首先应该从它的数学价值来衡量:学生是否在数学活动中有所发展。我想通过一则教学案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例:教学《加法与乘法交换律》,这是一节非常简单的概念课,解决交换律是“什么”的问题。但是从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角度反思教学:仅仅知道是“什么”是不够。
所以,我从“为什么”的层面去设计和尝试我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会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对交换律有了初步的体验和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交换律”,让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达到更深的层次。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得出了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的规律是不是对所有的乘法算式都成立?
生:是。
师:可是我们举的例子并不多,并不能代表全部。
生1:那我们举更多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生2:这样的例子怎么举得完呢?
师:我们能不能找得到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说明这样的规律?
生:10×8就是10个8 8×10就是8个10
师:想利用乘法的意义来说明问题。(学生尝试、探究;饶有兴趣)
生1:横着看:10个8;竖着看就是8个10了。
生2:总数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8个10就是10个8了。也就是10×8=8×10
生3: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证明其他的算式。
生4:如果都可以证明,那应该所有的算式都是符号这样的规律的。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所有的情况?(a×b=b×a)
师: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的规律,还能证吗?
生:举个例子的方法。
师:是的,举几个?(很多很多个)。
生1:我们也可以画图来验证。(学生独立尝试)
生2: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a×b 是横着看,b×a是竖着看,但总的圆圈个数是不变的。这样应该能证明a×b=b×a
“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法”的数学活动搭建学生思维的平台,“有效”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打造“三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