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华章比喻说理铸华章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8180 浏览:1315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一种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它能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事理)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让严肃的说理变得生动活泼,在我们能接触到的典籍和教材中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都有非常精彩的典例。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典例掌握比喻论证的说理方法将会让学生的文章独具匠心,锦上添花。
【关键词】
比喻论证 概念 事例 方法 运用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一种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它是用比喻作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式。
它往往选择那些浅近的并为人们所熟知的形象事例做比喻来证明论题。它能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事理)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让严肃的说理变得生动活泼。
在我们熟知的成语里就有用比喻论证法来阐明道理的优秀典范。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战国时期,找过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国国君赵惠王,希望不要发动战争。苏代为赵惠王讲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在易水的岸边,一只鹬鸟啄住了蚌的肉,蚌以坚硬的壳夹住了鹬鸟的长嘴巴。它们俩互不妥协、互相僵持,消耗体力、精力,却被渔翁捡了个大便宜。苏代以鹬鸟喻赵,以蚌喻燕,以渔翁喻强秦,三者之间的利害关系被阐释的清清楚楚,既生动有趣不呆板,又不至于驳赵惠王面子。幸好赵惠王不糊涂,否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真的要上演了。苏代巧妙的说理挽救了两个弱小的国家。类似的例子还有“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臂当车”等。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这样以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事理的典例。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孟子见齐宣王,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他认为如果齐宣王坚持称霸天下的话,那后果就会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谈对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将整个文化遗产比喻为一座大宅子,将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比喻为营养价值极高的鱼翅,将封建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比喻为烟烟灯、姨太太,将对待封建文化遗产持不同态度的人形象化为孱头、昏蛋和废物,这样的说理方法,既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封建文化遗产时客观冷静的态度,也让读者觉得是非分明,易于辨别,而且让人觉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在《劝学》中,作者更是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述学习的意义、作用及方法和态度。
以上所举,每个事例本身都是比较严肃的话题。有的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前途命运,有的关乎国家传统文化,有的关于学习,如果就话题本身展开讨论、阐述,那将是非常沉重复杂的,但是,经过这些睿智非凡的先贤们巧妙点化,竟也成了生动形象而不失庄重严肃的话题了。既不让人觉得繁琐说教,也不让人心生阻隔,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感觉。
比喻论证法其实并不难运用。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用的意识。比喻论证对一个论题而言就好像一种得力的工具,可以将或深奥、或复杂的论题阐释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但是如果忽略它的存在,不让它发挥作用,论题自然停留原来的层面,难以发挥其引领、启发作用。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素材,解析其使用方法,尝试运用写作。“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多练自然能提高水平。第三,注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一就是广泛阅读。阅读能将人引向极宽广的领域。见多识广,学生眼界开阔,自然能多角度联想、想象。
当然,运用比喻论证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2009年高考,河南一位考生的《因材施教,发展自我》文中,曾以“竹子”为喻,谈因材施教的问题,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文中是这样写的:“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柔性强的特点,用作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用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这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娱自乐也会嫌他声音难听吧……”作者以“竹子”喻广大学生,以“质地不同的竹子”喻资质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用途喻学生的不同价值,既生动形象有具有启发性。
以上文章,巧妙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贴切地阐明了论题,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想认识、开阔的视野和卓越的文采,是考场上难得一见的佳作。曾经有媒体评论说,“高考作文题能有真表达足矣”。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说高考作文能有“真表达”就是好的、值得肯定的,甚至说是可以得高分的;一是说现在的高考作文还有很多没有“真表达”。后者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还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做好常规作文教学,让比喻论证等常规的论证方法能帮助学生从朴素转向华美,从枯燥转向生动,从平凡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