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几点谈谈新课程课改一些感受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13940 浏览:592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是一名八年级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教研教改。初中语文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语文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语文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谈几点感受。
(1)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
语文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3)由过去重“问答” 转变为现在重“对话”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语文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总而言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4)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在设计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堂,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
(5)由过去重“强记” 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
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1.商场购物时:一家打折,一家返卷,一家给予积分并有活动,另一家赠送礼品,如何选择?2.房贷的问题,怎样计算每个月要还的贷款。3.买彩票问题等,对于生活中的这些场景,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同时也是适应社会。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总之,虽然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馈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
以上这些是鄙人的一些拙见,望教育同仁能批评指正,相互交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