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理健康关于如何开展小学心理健康课深思信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27632 浏览:1230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和推广,产生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和前瞻性的需求,例如课程标准的制定、心理健康课的误区、教学模式、活动效果以及对心理健康老师的要求。以上内容总结成文,加入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一些心得和大胆的尝试。
关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键词:课程标准 误区 模式 效果
鲁教基字【2013】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之前,我们也计划下学期要开心理健康课。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硬性的通知,心理健康课的开设有可能还要被推迟。被推迟的原因可能有这些,师资不够、教育部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学校课时都安排满了、心理健康课的效果有待验证(虽然多次被论证过,但很少被验证过)。
但关于如何开课,我们已经思考了很久,下面把我们的思考整理出来。

一、我们需要一个课程标准

标准至少要清楚说明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它的原则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误区有哪些,可供参考的成熟模式有哪些,对老师的要求有哪些。一个清晰的课程标准要让每个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又不至于天马行空毫无拘束走入误区。

二、目标的思考

心理健康课从设计开始就要思考这些问题:面向的是多少学生、哪些学生;学生上了这门课跟不上这门课有没有变化;哪些方面有了变化。
既然仍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且班级不变,那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40分钟的课堂如何真正让全体学生有所收获呢?大部分学生能达到什么目标呢?个别学生又能达到什么目标呢?因为这种活动倾向特别明显的课没有具体的知识目标,情感都跟各自的经验有联系,所以也很难统一。所以,制定教学目标,不能跟别的学科一样,三四条就够了,这里我觉得需要一个很大的创新。例如有没有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程度这应该成为教学目标里的新的条条。

三、误区的思考

(一)传统教学模式倾向影响。心理健康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例如注重知识的理解、重视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注重导入展开升华等教学环节的一气呵成。我觉得心理健康课如果要有模式的话应该少不了这几个环节:课前调查分析、课上经验分享、课后作业反思。当然有一个前提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接受,否则任何模式都是空谈。
(二)概念的理解。课上当堂解决问题。以为这是效率,这是跟其他科目区别很大的地方,我认为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建立信任关系的,课堂上可能会暴露问题也可能不暴露问题,课下才是解决问题的主阵地——课下可以更好的对学生不愿公开的内容进行保密——私密即使要见阳光,也要慢慢来,在关系未稳的情况下希望课上解决问题,这只是急于求成(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可能是误区)。
(三)过分依赖班主任。科目教学过程中,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实在不愿给那个班上课了,这个学生捣乱那个学生调皮——班主任怎么管的?再不好好上课,送你上班主任那去。我们来分析一下,当老师说出这种话,他关注的是什么?是他的课堂,而不是学生和学生的课堂,这种课堂必须依靠班主任的权威让学生老老实实为老师的课堂服务。当然,心理健康课课堂免不了也会有不参与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提前设计能让这些学生也受到关注的课,而不是出现问题时拿班主任撒气。
(四)一切责任推给家长。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已经接受这样的观点,家庭教育才是决定孩子一身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处在一个辅助的地位。但是这样的话,在学校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的问题,这时我们应该把责任统统推给家长?就像过去孩子有成绩不好或者其他问题,家长把责任都推给老师和学校一样,这都是不合适的。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和专职心理老师的配备应当改善这种局面,孩子的问题不能当作球在学校和家长之间踢过来踢过去,但是单纯靠心理健康老师的课堂和个别辅导也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这需要通过站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心理健康老师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达成共赢。
(五)课堂秩序过松或者过紧。心理健康课从表面上看,肯定也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如果课堂气氛太松,那么学生会把这堂课当成放松课,随心所欲,收获甚微。如果要求太紧,学生则会被规则束缚,很难打开自己的心灵去交流,更别说从别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力量。我认为最好的秩序是用老师和这门课的魅力来维持的。开课初期,老师的魅力作用极为重要,慢慢的,这个课堂的魅力将深深吸引学生,没人愿意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四、教学模式的思考

也许我们的主题跟思品课的主题、语文课涉及到的主题是相似的,但是学生走出课堂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不是语文课不是思品课,重点应该就在教学模式的不同。
可以尝试“热身入境——沉浸活动——交流体会——作业反思”四步走的模式,后两个步骤显然是重点,但第一个步骤确实关键。我认为活动和体会在别的学科课堂里都很重要,但进入怎样的心境是本质的区别。都讲究入境,入境的程度也不一样,心理健康的入境必须是最深的。不但有理性的问题思考,也要有充分的实际感受。

五、活动效果的思考

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实际感受呢?打破常规算是一个突破口。例如,进入心理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清晰明朗的,让学生的感受到“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教室的地方”;而后,教师出场,学生要感受到“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老师”;之后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不太可能发生在一般课堂上的活动”。这种形式的力量算是一个突破口,这样才可以期望心理健康课有好的效果。

六、对老师的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它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比小学其他科目的教学难度都大。国外对心理工作者有很严格的条件规定: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 应持有上岗证等, 也就是说, 必须接受过专业训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