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理想化遭遇“教育理想化”深思库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16798 浏览:723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育是家校合作令孩子在点滴中的循序渐进。教育只有科学的方法,但没有不劳而获的捷径。教育者要责无旁贷地努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而寻求合情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沟通;合作;教育理想化;责任
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今天我姑且不交流社会教育对前两者的影响。但一个人的教育途径有来自父母和老师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只有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有机配合才能促成当今教育的正向表现。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引发我思考的教育故事主角是我和我班高原同学的妈妈。那是一年级刚刚开学不足一月的一天清晨。当时我正在陪学生晨读。猛然抬头发现有人影在后窗徘徊。走出去询问是哪位家长,有什么事情。她手里拿着美术用品,告诉我是高原妈妈,是给孩子送美术用品,并且想等下课后和我聊聊。我说“可以呀,那您先去我办公室坐坐。”她说“没关系,老师,你先忙!”然后我就伴随着上课铃声开始了语文课。但后窗闪闪烁烁的影子告诉我她一节课都没有离开。其实,坦诚地讲,我不介意家长这种行为,我也为人母,很理解当妈妈的心。同时我也有个小暗喜,因为开学以来高原一直没有课堂意识,课上无拘无束。所谓眼见为实,我想一会和家长沟通时她会心悦诚服,然后我们探寻纠正的对策。但事情的发展并不是我所想象。
当我俩聊了三五分钟后,我感觉她的话是要给孩子换环境。我心想可能是要转学。于是我试探问,你想把孩子转哪个学校?她听了我的问话一脸讶然,而我听了她接下来的话已然不是用讶然所能形容的。她说“老师,我不转学。”“那你是------”没等我话音落下。她说“我感觉我家孩子有自闭倾向,一班好孩子太多了,怕孩子压力大。我想保持孩子的天性,而我小学时学得也不是怎么好,后来知道应该学时,努力学习了,大学也考上了,现在正读博。而三班小朋友大多数是他在幼儿园的小朋友,所以我想给他转到三班。”她话音落后,我足足盯了她几秒钟,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她还非常真诚地问我“老师,你看看他转过去会不会好?”此刻,我不由自主地苦笑了。对她说“我不能给你提供参考意见,因为你留下来我也不能给你什么承诺,教育本身是动态的。”当时三班班任祁碧微正好坐在我对面的位置上。我迟疑地问高原妈妈“你是不是以为你想去三班,就是你,我,和三班老师都同意了就去三班了。”她反问我“还有什么其它麻烦的吗?”此刻。祁碧微的大眼睛瞪得更大了。她是八一农大老师,我对她说”你们农大招生如果原本是个系的,来后他自己想串到其它系容易吗?”她说“你们小学还那么复杂吗?”我只有笑了。她接下来一再和我强调“姜老师,和你没关系,我不是觉着你不好等等…….”看着她的真诚,我问她“你觉着我好,那你说我好在哪?”她一时无语。我对她说“毕竟孩子开学不到一个月,我们也是第一次见面。你所说的我还不错,那只能是道听途说。我拿出笔记本,翻到一页给她看。这是高原爸爸一次给我电话中沟通孩子时说到他对“恐龙”非常感兴趣。我及时记下来的目的是以后有机会针对每个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机会。她看后,我问她“你看到的仅仅是这么个表格,但从这细微之处,我想你是否对我有个认识?”她摇摇头。此刻我也释然地笑了。就告诉了她接下来要找哪个哪个部门的流程。最后校方没有打破常规接受她转班的要求。
高原的智力绝对正常,只是老师的话他基本充耳不闻。而家长又不配合,轻视作业。怎么办?这学期的期中,高原的语文分数仍不足90。尽管家长没和我沟通,但我隐约感到了家长已经慢慢正视孩子学习的现状了,他看到了孩子的差距,就会理解老师的做法。机会不容错过。我争得英语和数学老师的配合,三管齐下。课前提醒他听课,课时及时表扬,我和高原有言在先,如果他在课堂不由自主又随意走动了,就要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醒。两个月下来,他已经有了要认真听课的意识,有了在集体中是要遵守规则的意识,各科验收有了取得了阶段性进步。我能肯定他家长会在心里绽开幸福的花。
小学的教育是根的教育,前几年轰轰烈烈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80后的父母本身的成长历程,使得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是放低了,而是更理想化了。其实,“人可以有教育理想,但教育没有理想化。”为什么?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可付出是辛苦的,这要求家长,老师,孩子的三方面努力。谁愿意流汗?所以,在家长无意识的矛盾纠结中,导致他们所无意识的矛盾需求。教师是孩子教育过程的参与者,所以家长在跟教师沟通时,可以不假思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在他的不假思索中,我们轻则有隐痛,但教育是我教师不可推卸之责任。
教师毕竟不是神。学生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怎样竭尽全力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心灵。用诗人顾城那句自勉吧!“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不能不用他去寻找光明!”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