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革新点滴感受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9322 浏览:837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而理论唯有通过实践方能长青。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现就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体会
新课程强调“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强调活动探究、合作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认为既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只要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了,把课堂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也使学生对新课改的学习陷入迷茫。实际上,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互动过程,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教,反而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学思想,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结合实际,探讨教法、学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教,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好学生学习的导航人。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一、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积累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中考题逐步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知识面加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智力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因而,部分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转变为强调能力轻知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端。注重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积累的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认为课堂上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模式,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教学模式,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形式,否则表面上看来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很活跃,但是教学效果会比较差。如果确实需要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广泛的讨论范围。有的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草草收场,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讨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不要让讨论演变成了极少数优秀生的讲解,其他学生只有听的权利,会抑制学生数学思维的良性发展,失去讨论的意义。科学的分组讨论学习模式应该包括:课前小组预习、课中小组交流、课后小组反思和课后评价等几部分,只有每个部分都做好,分组讨论学习模式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三、过于强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有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恰当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优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与使用程度,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应把它作为一个为我们所用的教学工具,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教师的作用。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的对比教学,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提高思维信息的活动量。但是,有的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整节课没有板书,容量倒是大了,但没有了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解题出现了混乱。同时,由于课堂容量过大,也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时间等弊端。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高科技”,误认为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我们不能一味的依赖多媒体,授课时应避免总站在多媒体展台前,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去,讲课时眼睛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多媒体和黑板要充分结合。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的。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应与课件做到恰到好处的结合。

四、过于注重“巧解”,忽视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新的课堂教学思想指导下,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误区。“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而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基本方法的学习。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基于上面分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五、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

要学好一门课,兴趣是第一位的,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且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切不可把教学当作单纯的一门学科让学生枯燥地学习、接受。精神需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要精神的演练,情感需要情感的熏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有亲和力,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们要给予表扬,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及时鼓励,和学生一起组织交流、探讨,帮助他们攻克难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到情感这一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情感交流,绝不能自始至终面无表情,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否则只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可敬而不可亲,从而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总之,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应以教师的师爱调动学生,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以教师的语言鼓舞学生,以教师评价激励学生,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形成很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掌握数学结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新一轮课改中反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改善学习方式”,等等。教师应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切实“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思乐.数学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