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语汇以网络语汇进展探寻其外延与内涵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9627 浏览:1332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交流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被广泛运用,渐渐地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汇。为什么网络语汇会发展如此迅速,被大众尤其是年轻的网民们广泛接受甚至自觉创新呢?本文试图探讨网络语汇的发展,并从符号学的外延与内涵角度进行分析解读。
【关键词】网路语汇;发展;外延;内涵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言在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一定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习惯和意义系统。语言学家陈原先生说过:“凡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观念,新工具,新动作,总之,这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因为互联网的特定环境,原有的语言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敏锐变化,于是产生了网络语言,最初广泛地应用在聊天、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场合,如今渗透到现实生活,表现出了网络语汇顽强的生命力。

一、网络语汇的发展

网络语汇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与网络相关的语言和词汇,另一种是网民在论坛、聊天室、网络游戏、bbs、、微信等上常用的词汇。网络语汇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变体,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实时交际需要决定的,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会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随意链接和镶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网络语汇便捷性、灵活性、通俗化、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充分展示了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幽默程度。语言发展的规律自然会对网络语汇的去留做出合理的决定。如果网络语言符合社会成员使用的习惯,有利于彼此间传递信息,它自然会保留下来,变成社会的通用词汇;反之,则会被无情地淘汰。
网络语汇的发展,一是创造词汇的扩张和集中,二是使用词汇的沉淀和流动。网络语汇与日常用语的差异主要发生在词汇系统。
(1)扩张和集中:网络词汇由于其参与创建人群的文化背景、思维广度、社会阅历以及教育程度的复杂和多层次,对社会时政最新资讯的敏感和及时回应,以及网民标新立异思想的主导,新出现的词汇整体呈全方位扩张趋势,词汇的创造是无向和多维的,是对日常用词的尽可能偏离。因此一个词起初会有好几种形式的创造,THX、3X、3KS都指“thanks”,滴、D都表示“的”,银、淫都指“人”。一方面,网络群体有着巨大的创新能力,花样百出的词语不断地被创造并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就其本质来讲,是真实环境下日常语言的变体。推出新词也需要遵守语言的语法规范和在网民内部约定俗成的网络构词规则,集中就是以这两部分规则为中心进行的收缩,网络构词规则也是在不断扩张中发展的,从一开始的以汉语改造,谐音变化为主发展到以缩略语和混合合音为主,从早期的“斑竹”、“灌水”、 “7546”、 “美眉”升级到现在的“酱紫”、“潜水”、“囧”。
(2)沉淀和流动:网络词汇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为大家普遍接受,长时间使用的词汇逐渐滞留下来,沉淀为网民必懂必会的一批基本词汇,如886(再见)、美眉()、555(哭声)、9494(就是就是)等。由于网络语言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语言,这批沉淀词组在网络中的使用价值在逐渐褪色,却成为渗透进入日常用语的主要部分。无论如何,山寨的普及表明着芸芸众生对同一种现象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二、外延与内涵

语言学家在研究词汇时,通常涉及其相关的内涵(connotation)及外延(denotation)这两个概念。内涵是由一个词所指事物的本质特征而联想到那些非本质的或公认的特征。外延是指一个概念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通常是指词汇所表示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词汇的内涵意义是相对于它的外延意义而言的,它和文化紧密相关,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内涵意义的主要特征是:附属性、易变性、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对于内涵意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词汇的掌握。网络语汇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外延相同、内涵不同;外延不同、内涵一致;外延和内涵都有差异等几个方面。

1.外延相同、内涵不同

网络语汇中,有些词汇外延相同,但内涵有别。这一类的网络词汇,形式上似乎可以在汉语体系当中找到对应的词汇,但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内涵被扩大或改变了。如将呆在聊天室里不说话称为“潜水”,将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称为“纯净水”,将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称为“拍砖”,所有主题帖的第一个回复称为“沙发”,最后一个回复称为“扫楼”或者“刷墙”。

2.外延不同、内涵一致

网络语汇中,外延不同但内涵一致的情形也存在。因此,人们在表达某一相同或相似内涵意义时,所选用的网络语汇外延意义是有差异的。这一类的网络词汇,虽然词的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使用者并不会因为形式的变化而影响对其的理解和使用,因交流的双方均能理解对方使用的词汇而使交际顺利达成。如我们见过的“酱紫”、“酿紫”、“嗨皮”等。“酱紫”本身的内涵是指一种颜色,与它所意指的“这样子”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作为外延的符号“酱紫”二字,本身并不具有指向性的任何含义,但由于其读音与“这样子”极为相近,当网络语汇的使用者发出或收到这样一个信息时,自然可以通过读音产生联想,与其内涵建立联系,实现了交流双方信息的对接而导致相互的理解。再如“嗨皮”这个词,汉语当中显然没有一个类似的词素组合,不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嗨皮”与英文“happy”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从同音异形的角度来解读可以表达高兴、兴奋、快乐等内涵意思,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幽默的效果,促进了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愉悦感,符合网络交流的趣味性。

3.外延和内涵都有差异

这一类的网络词汇,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是从未有过的新的词素组合,甚至是其他语种、数字、符号以至于某一事件的代名词都成了网络语言的新成员。它们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独特的环境和鲜明的语言特色,其外延和内涵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网络中,使用者必须经过解释、说明,才能使这些词汇的意义体现其涵义。
比如汉语词汇 “鸟”这个词素代表一种动物,“了”是多音字,在句尾本该读“LE”,有人喜欢误读“LIAO”,遂谐音为“鸟”。 再如,“分特”这个网络语汇,必须与英语单词faint对应起来才能理解它表示“晕”的涵义,也就是说,相对于“faint”和“晕”,“分特”就是发生了变化的外延。
三、结语
当词汇变成流行词汇的时候,不但说明一种信息与意义的传递与扩张已经在进行,更是一种默契的达成。语言专家认为,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适应网络传播表现特点的一些创造性语汇将会长期使用下去,但整体上将呈衰减的趋势,一些过于生僻的网络词汇,会因为只在极小的圈子里通行,而难以被大众接受和传播,同时也还会有新的替代,网络的相对自由平等更加速了新词汇的诞生。在网上,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明天哪个词儿最走红充满了未知。现在如果你用“酷”来夸一个人,那他已经不觉得酷了。倒是“沙发”等后起新秀被大家纷纷使用,可见网络语言相对短暂的生命周期。
有些专家还专门收集、整理这些网络新词汇,语言学家于根元教授时刻关注语言的最新动态,主编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这是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肯定。网络科技在进步,网络语言肯定也会进一步发展,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内部剖析以及相关的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探讨,同时亟需通过立法形式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引导,加强对语言的规范性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让网络语汇健康、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陈卫星主编.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林纲.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修辞学习,2002,(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