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改革当前课堂教学革新中不足及策略科技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5864 浏览:16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中小学正在掀起一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改革浪潮,在这一浪潮中,出现了几所因改革而出名的学校,各地就纷纷组织教师到这些学校学习取经,尤其是那些在中考、高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学校,更是把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当成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某些地方还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统一推行。对于这样一种做法,社会上的评论众说纷纭,有称赞的,也有反对的。
各个学校在推行某一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时都把它说成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实际上,一种课堂模式是否高效,学生最有发言权,就好比鞋子穿在他们的脚上,合不合适,舒不舒服,只有他们知道,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自己发明的某种模式就是高效的课堂模式。固然,自主、合作、探究,这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因此,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放弃改革。其实,反对者并不是真正要反对改革,他们只是反对那种把本应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变成僵化、刻板、按照固定流程操作的课堂模式。
这些名为高效课堂的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案满天飞,学生苦不堪言。一些学校把学案当成推进课堂改革的工具。学校常常要求教师把学案提前几天发放到学生的手上,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完成。试想一想,每节课都有一个学案,一天就有7个学案,而学生的课外时间是有限的,要认真完成1个学案,至少得花40分钟,7个学案就要花将近5个小时,而学生课外可利用的时间充其量只有4个小时,学生如何完成得了?高效课堂强调要以人为本,解放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可学生被逼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1.将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课外时间是学生的,而且是有限的,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支配,而不是替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早上看什么,晚上看什么,更何况现在不是看什么了,而是变成做什么学案了。课程改革不是倡导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吗?可这是在侵占学生的时间。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哪还有什么主动权可言?学生的课外时间(包括晚自习)是用来自己消化、巩固已学知识的,当然也可以用来预习新课以及进行体育锻炼。这一问题的产生完全是因为学校统一要求提前下发学案所导致的,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学案放到正课来发,把预习课当正课来上,并把预习课当成主要的课型之一。如果学校统一订有参考资料,就没有必要再另外编学案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印发给学生,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回归常态课堂

课堂模式的固定化造成了教学方法的过于单一和僵化。学生和教师每天都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重复着同样的模式、同样的流程,没有一点灵活性,就像机器生产产品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产生厌倦,学生产生厌倦,于是,就要不断地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推动这种模式的运行,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最终还是放弃某种模式,回归自然,回归课堂常态。

3.活用教学方法

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过分强调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把它作为课程改革的标志,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现在的课程改革动辄以模式论英雄。谁创造出什么模式,谁就是课程改革的成功者。综观当前流行的那些模式,无非有这么几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反馈。具体地说,就是每节课必须安排自主学习(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合作讨论、学生板书、口头展示、学生质疑、教师点评这几个环节,或者叫流程,其实这些环节都不错,只是每节课都要包含这么多环节,那就不切实际了。这个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讨论的时间要么偏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设计的问题根本不值得讨论,只是为讨论而讨论。要么就是讨论的时间过长,乱哄哄的,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即使解决了,也花费了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效率低下。
二是不重视教师的作用。诸位请看,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安排给教师的时间是很少的。当前的课程改革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就是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过10分钟甚至更少,认为这才叫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绝然对立起来了。这对于那些自学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没什么问题,可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困难了。忽视了教师的作用,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如何应对呢?我觉得还是不要过于迷信某种模式,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师讲的还是得讲,要放心地讲,大胆地讲,不要怕盖上“伪课改”的帽子,因为这是对学生负责,只是不要满堂灌,多用些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过时的,那些符合教育规律的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行之有效的。相反,现在有些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色彩,有些做法明显违背了教学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还是要坚持“拿来主义”。
三是安排学生展示的时间过长,而且每次展示几乎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得不到锻炼。当然他们也不太愿意或不会展示(让他们展示,花的时间会更多),这样所谓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良好愿望就成了一句空话,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好。而且时间花多了,教学进度就慢了,如果严格按照这种模式,往往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常常一个课时的课要用上两个甚至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这也是很多教师觉得这样的模式并不高效,从而不愿意积极运用这种模式去上课,其实很多学生也不太喜欢这种流水式的课堂模式,只是学校要求教师这么做,教师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程改革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完全抛弃,传统中优秀的、仍然有生命力的、合理的东西要继承下来,那种完全抛弃传统、完全否定传统,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是不符合事物辩证法的,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那才是地地道道的伪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重在理念的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我们备课、上课,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包办式”的课堂,认真钻研新课程改革的意图,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精心设计教案或学案,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宜讲则讲,宜讨论则讨论,宜展示则展示,这样才符合教学规律,才符合事物本身的辩证法。否则就会导致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4.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学生展示慢,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学生为什么展示慢?原因有很多,比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了,但对要展示的问题不理解;再有就是不喜欢展示,不喜欢表现,你推我,我推你,半天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对于展示慢的第一个原因,我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观点,即自主学习是为了课堂上更好地展示。实际上,二者并不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其实二者都是学习的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主动求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既然自主学习不是为了展示,那么展示这一环节就不一定非要在每一堂课上都安排;同样讨论也是学习手段,自主学习也不是为了要到课堂上讨论才是进行自主学习,是否需要讨论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那种认为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都要安排合作讨论的环节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有些课也许只需学生预习加上教师的精讲,再做练习巩固就可以了。对于展示慢的第二个原因,即对展示的问题不理解,这恰恰说明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对于课本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学生讨论展示之前先给予必要的讲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讨论、展示就会容易得多。对有些学生不愿展示,不喜欢展示,你推我,我推你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直接点将。对于那些有必要让学生展示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指定或随机指定就可以了,而不是由学生推荐,我们不必刻意追求那种理想化的展示方式,不必刻意追求理想化的展示效果。这不是不相信我们的学生,而是真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甚至有时采取集体提问、集体回答的方式同样能达到检查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而不一定非要每节课都安排学生讨论、展示。我们主张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多方法和途径,用不着每节课都要学生展示。还有那些每节课都要给学生的表现予以打分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就会失去热情,这样的改革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改,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发展;我们需要课程改革,但我们必须反对那种脱离学生实际、完全抛弃、完全否定传统的、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想当然的、主观演绎的理想式的(即主观主义的)以及“一刀切”的形而上学式的违反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蒙山县蒙山中学,广西 蒙山,546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