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惯性如何用好多媒体优化惯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3846 浏览:580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和智能,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物理课程中那些较难理解的概念、规律变得容易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激趣;提效

一、怎样理解“多媒体”这个概念

多媒体可以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它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本来我们现有的传统教学工具无非就是教师,黑板,粉笔,录音机或者实物道具,挂图之类,它们只可能用一种或两种方式来表达我们所要讲的内容,学生可以听到教师的语言描述,录好的音,看到黑板上写的字、公式、画的图,观察到老师做的演示实验,看看讲台上的物理模型,还有模型的平面挂图。其实,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枯燥、很无聊的。那么,多媒体的到来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它能把声音、图像、文字一起组合起来,还能以动态形式来呈现给大家看。那么这件事情谁来做呢,由电脑来完成制作,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多种信息表现并传递给学生,并且使整堂课变得生机勃勃,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趣味无穷。符合当今社会的教学要求。
物理课程中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事物规律有了多媒体的运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变得容易理解了。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实验时所用的材料会不断地损耗,所以,很多实验不可能有条件让学生去反复地做,这时就可以在有限的上课时间运用多媒体模拟来弥补上述的遗憾。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课上,学生可以在电脑上仔细反复地观察、操作模拟成像。有些实验需要看清里面的小细节,一个教室也就前面的同学能看得清,这种可见度低的实验也可用电脑课件来完成。

二、怎样把多媒体运用到惯性这一节的教学中

教材上关于“惯性”这一节是这样安排的:先告诉同学们什么是惯性,再安排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打蛋实验,可以验证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另一个是放着木块的平板小车在运动中遇到障碍物的实验,可以验证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课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证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教材的这种安排是先理论后实验的填鸭式教学,很精练,简洁明快,但是不生动、不活泼,学生死记硬背,还是不容易接受。原因还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总感觉比较生硬。所以,只要正面讲解学生就能学好理论的想法是不对的。题目讲解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我根据实际情况就采用先实验然后跟同学们讲理论的方式。下面就来谈谈体会。

1.用激发疑问、引起兴趣来建立“惯性”概念

我的“惯性”多媒体课件一开始就放了一小段有关古代战争的电影: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率10万人马北上抗击金兵。一天来到爱华山上,他看到群峰参天,山势险峻,顿生妙计。第二天,他叫大将吉青领了些人马与金兵交战。吉青假装战败而逃,金兵紧追不舍,当跑到爱华山下,只听金兵“哎呀,哎呀”一阵怪叫,金兵人仰马翻。原来金兵被突如其来的绳索绊倒,奔来的战马又被倒地的战马绊倒,经过激战,金兵死伤大半,惨败而逃。这时,银幕上的声音响起:同学们,奔跑的战马突然被绳索绊住了,为什么不能立即停止呢?这种现象揭示了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惯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惯性。下面我的电脑上会出现一个老师敲打棋子的实验:把十个象棋棋子从上到下排列整齐并放在水平课桌上,用手拿一把直尺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敲击十个象棋中最底下的那个棋子,那个棋子被敲飞了,但上面九个棋子岿然不动,落在了原处。学生疑虑了:为啥只有一个棋子飞了,其他九个安全无恙呢?看完视频后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这个实验呢?在课前我就让同学们准备好了熟鸡蛋、玻璃杯、小木板和小木棒各一样,到现在同学们才明白了原来老师要让我们做“打板落蛋”实验呀,叽里呱啦做完实验后学生纳闷了:鸡蛋为啥没落地摔碎而是稳稳地落在玻璃杯中呢?
我和同学们一起得出了:静止物体有惯性。那么运动物体有吗?这时我的电脑银幕上放出了一个交通摔伤的实验故事: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正在匀速行驶,司机突然遭遇行人横穿马路而紧急刹车停止了运动时,汽车上的一名乘客向前倾倒,顿时撞得鲜血直流。我就问学生:说说在小车中的乘客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和小车一样的速度呢,是比小车运动得快,还是比小车运动得慢?学生回答说应该是和车子一样。那么我又追问一句:如果车子突然停下来,车子里的人会停吗,他们的脚底下受到摩擦力了吗?学生说:车里的人本来是动的后来脚就停住了,脚是停住了但是上身没停住,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撞得头破血流。看来:一个物体运动的时候有什么属性?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物体动和不动时具有一样的属性。我马上敲击键盘,在电脑大屏幕上打出了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其实,要让学生知道惯性这个概念,老师们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何让学生学得开心又记忆犹新是我们这些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回顾我这堂课,上得丰富多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对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经久难忘,这和多媒体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2.知道惯性,描述惯性

教材中会出现许多现象要求学生去解释。教材上的范例解释起来都应确切精炼。但是,学生一再模仿又模仿还是较难掌握要领,不能圆满准确地解释各种各样的惯性现象。有的同学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就是让人觉得讲不清。有的同学实在不知怎么解释,最终在所有教材中要求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时,只好都用四个字来概括:由于惯性。作为老师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的方法呢?第一,我们应该知晓我们所讨论的事物本来在干什么,是正在动呢还是原地不动?第二,现在有力作用在这个我们讨论的物体上,这个物体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或者和这个物体有关的部分接下来将会如何?第三,回到惯性这个点子上,最终我们题目中的目标将会由于惯性出现题目中出现的现象。这样用“惯性三股文”分析完了整个过程,思路就相当的清晰。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呢,下面就要实战演习了。例如,这时我的电脑银幕中出现了一辆在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汽车突然向左急转弯,坐在车上的乘客为何向车身的右方倾斜呢?我按下了暂停键。同学们对着银幕上的画面回答到:首先汽车向左急转弯前,汽车和乘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汽车受力就突然向左急转弯了。车上的乘客下半身和车座一起向左过去了,而车上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先的状态。最终大家就会看到车向左转弯,而人的上半身向右倾斜。学生回答完毕后,到底事实是不是和同学们说的一样呢?我按下鼠标画面继续下去,果然画面上出现了和学生大致相同的答案,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画面。如果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清楚解释惯性现象的诀窍还需做点强化训练,几道典型题目就够了,不要题海战术,不求完美但求精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总结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为了将枯燥的惯性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逼真,在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和模式,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学习科学内容的热情很高,信息传递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克服了传统学习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阻碍,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2.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的教学过程更优化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的主角永远是老师,学生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只能是木偶,师生间的互动往往是老师问问题,学生支支吾吾地回答问题。学生真的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了吗?没有,他们正疲于应对老师。而多媒体的出现恰恰可以有意识地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投入。就说惯性这节课吧,我运用了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求知的大起来,更愿意学了,学得更努力了。更愿意钻研了,学得更有成效了。如此优化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物理学习的效果。
当然,多媒体运用后它的效果即使再好也是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效果不一样的。看老师的实物演示实验和看动画片的效果更不一样。学生只有自己真正干过才能印象深刻,深层次的分析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光看多媒体是不行的,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去琢磨。学生只有在自我思考中才能得到成长,所以,老师不能用了多媒体就让一堂课变成放电影,早早地给答案。那么,真正在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的课件制作时应注意:不要将多媒体课件做成整堂灌的电影,课件的制作应具有科学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自然科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我们应该知晓课堂教学始终是以人为本的动态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去考虑,不能只靠一种手段,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不应该是课堂上的主角,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千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师生间的交流合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