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32546 浏览:1465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创造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为我们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训练
1002-7661(2013)30-209-01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应重视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尤其是阅读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呢?

一、变换角度,训练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的多向性就是学生思考问题,不是拘泥于一个方面,而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由于它自身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一布、多侧面、多层次、多方向的复合体,这就为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可以突破学生定向、单向思维的框架程式,使学生思维的通道完全敞开,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牢固。《智子疑邻》一文,站在一般人的角度,要批评宋国那个富人。因为他那荒谬的推测完全是“无缘而妄意变”,主观片面,因人而异。但换个角度:站在宋国富人方面看,他怀疑邻人之父也不无道理。邻人之父日:“必将有盗”,果然被盗,谁又能肯定他不是在放烟幕弹,欲盖弥彰呢?宋国富人只是怀疑,而未断定,邻人之父理当属于怀疑的对象之

一、怀疑有何不可呢?

这样,教师就同一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向去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发散,也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多向性,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逐渐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从而突破那种机械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确立起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二、由表及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考事物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浮于事物的表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上。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深层次思考,从而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深刻领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教材深层的意蕴。蒲松龄的《狼》,写“一屠晚归”,路上遇到两条贪婪的狼,这两条贪婪狡猾的狼,为了吃掉屠夫,制造了一系列假象来迷惑屠夫。当屠夫发觉它们的企图后,先后机智地毙杀了这两条狼,文章结尾,作者以赞叹的口吻写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如果就文论文,文章的主题只不过是说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相比,它们的那些狡诈伎俩,只能给人增添笑料罢了。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立意,那就未免太肤浅了。蒲松龄笔下的“禽兽”,是比喻那些类似吃人的豺狼的既凶恶又狡猾的人,这些人在善良的人们面前,耍弄种种花招自以为得计,企图残害人民,结果自取灭亡。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教师这样由表及里,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把握其深层次的意蕴,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培养学生克服思考问题缺乏深度,浮于表面的缺点将大有裨益。

三、剖析思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清晰、有条理,合乎逻辑,不紊乱。而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表述事物时思想展开的路子,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怎么怎么好,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展示作者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追踪课文写作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怎样进行思维而达到写作目的的,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懂得怎么读,怎么写。原初中语文版本中《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在点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和交代了建碑的起因之后,即按照瞻仰的顺序依次说明。先概括地从白玉台阶、二层平台写到碑身四周的汉白玉栏杆;接着突出介绍碑身正面同志的题字和碑身背面周恩来同志书写的碑文;再从东面、南面写到西面,按历史顺序、详细说明碑身上的一幅幅浮雕;最后又回到碑身的正面(北面)集中写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作者这样介绍,使得主次分明,脉络清晰,条理井然,给人以清楚、完整的印象。教师通过这样的剖析,让学生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顺着课文展示的思路去了解课文,把握课文,从而改变学生思考问题杂乱无章,游移不定的毛病,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

四、填补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作者未曾实说,或未曾明确说出而由读者思而得之的部分,它是作者特意留给读者进行再创造的天地。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惰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结构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填补课文空白,既可加深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除了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外,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的实际,保留教学内容,制造空白让学生填补,以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的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所讲和现成教材上得不到、还缺少什么时,这种暂时的空白就吸引他们,使他们迫不急待地去寻找和填补。当然,教师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这些内容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没有讲完的东西,能起到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创造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既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创造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又为我们进行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