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有效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6967 浏览:227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感是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在生活经验中体验数感,在直观操作中形成数感,在估算训练中发展数感,在实践情境中强化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有效策略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数感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被提出。标准明确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在新理念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数感成为教育聚焦的话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小学生数感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潜移默化、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经验中体验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只有当学生的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字的认识时,必须结合实物或图片,使数与实物一一对应,像一盆花、两个人、三棵树等。在讲授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手指的长度或桌子的长度,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概念。在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带领学生去超市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亲身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这些事例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让学生对数字有直观、准确的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在直观操作中形成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操作是小学生获取对事物感性认识的重要基础。动手实践既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又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和热情。因此,数感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直观操作。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复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剪刀和梯形纸分组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先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把一个梯形沿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有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有通过割补法把一个梯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直观的操作活动中,可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在估算训练中发展数感

估算作为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性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序式化地叙述‘算理’。”新教材中,估算教学内容的篇幅也明显增加,这也符合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趋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估算教学,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学会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王大妈家养猪年收入是5850元,养鸡年收入是3480元,估计这两项年收入一共多少元?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估算策略有所不同,有的说:“5000加3000等于8000,850加480大于10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0多一点”;有的说:“5850小于6000,3480小于350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0少”;有的说:“这个数要比5000+3000大,比6000+4000小”等等,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因为估算策略是灵活多变的。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探索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四、在实践情境中强化数感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具体的实践情境,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以增强学生对数及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同时,良好数感的建立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生从多种问题解决策略中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春游”这节实践活动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如下问题:“学校有几个班?每个班有多少人?全校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如果乘车去,路程有多远?汽车的速度是多少?来回共需要多少小时?”;“门票多少钱一张,如果有团体票,怎么购票最划算?”等等。学生将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从多角度感悟数,丰富自己的数感经验,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促进学生的数感。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吸收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我相信,随着数感的不断发展与强化,体的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孔企平,胡松林.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数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