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感恩寓感恩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科研方法与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0135 浏览:861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在教学中也日益得到关注。感恩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人格修养,修正不良的思想行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寓感恩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呢?

一、初中语文课本中感恩教育的内容概述

1.感恩父母

父母的恩情是穷其一生都难以为报的,教科书中有很多文章都体现了父母之恩,如《背影》《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

2.感恩祖国

祖国是人类另一位伟大的母亲,课本中很多内容介绍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祖国,她有灿烂的文化,还有万千优秀的儿女,他们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体现出对祖国的感恩与回报之情,如《七律·长征》《岳阳楼记》《巍巍中山陵》等。

3.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一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之

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教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等。

4.感恩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无与伦比的美丽和神奇装扮着世界,让我们的精神得到美的熏陶,如《济南的冬天》《春》等。

二、寓感恩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知恩教育

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基础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认真解读,结合课文的性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恩情。对于表现父母之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所叙述的事件及人物形象的解读,来感知其中的恩情;对于体现祖国之恩的文章,则要从文中一些优秀的爱国儿女的精神来细细品悟。

2.感恩教育

学生只有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在知恩中萌生感恩之心,从而使感恩教育取得实效。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诵读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课文中体验。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课文,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诵读中只要认真品味,就会感受到文中的感恩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文章知恩环节的启发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诵读。其一,对具有抒发感恩之情的语句和段落进行反复诵读。如《我的母亲》一文,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第三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终日劳苦,体会母亲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其二,对文中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语句进行反复体味,准确表达,领会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如在《甜甜的泥土》中:“‘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由此使学生感受到母爱是那样温暖,那样公正无私,感人至深。其三,对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语句及段落,也要反复诵读,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如《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学生只有反复诵读这些语句,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体味作者的愉悦情感。
(2)在对课文内容的想象中体验。对于表现英雄人物的文章,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的闪光点。如对《老山界》这篇课文进行想象,使学生联想到红军勇敢地翻越“五岭极顶,华南之巅”的事迹,感受红军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思考中体验。引导学生对一些揭示事物意义的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恩情的深厚。如引导学生对《敬业乐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幸福的生活跟一些敬业乐业的人密不可分,因此要感恩他们,要以敬业乐业的精神去学习,实现生命的价值。

3.报恩教育

报恩是对知恩、感恩的升华。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情感提升到报恩、施恩的认识。如学习了《纪念白求恩》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像白求恩那样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吗?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该怎么办?学习了《我的母亲》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母亲是不是每天在为全家而辛劳呢?自己是不是要多帮母亲做家务来报答她呢?
综上所述,在倡导学习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的发展,拥有幸福的人生。
(责任编辑陈剑平)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