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自主性注重自主性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08 点赞:12498 浏览:483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主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控制、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为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自主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学习目标、引导探究热身、适时启发引导、指导自主归纳五个主要环节.
【关键词】数学;自主性学习;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公认的有效教学与学习模式.如果学生的自主意识差、自主能力不强就难以有效教学.因此,老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自主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控制、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为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自主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学习目标、引导探究热身、优化学习过程、指导自主归纳.
下面以“等差数列”课题为例,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践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从事有效或高效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它是自主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找不到离开了情感的独立的自主认知活动,也找不到离开了自主认知的独立的情感活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首要方面.
教学中的课题导入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开始,也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良好的示范,如不少章节内容的开头都安排了课题导入内容.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课题导入,就是以古代传说故事为开头.其主题内容为:国际象棋盘有64个格子,在第一个格子放麦子1粒,第二个格子2粒,第三个格子4粒,依此类推,直到64格子放完为止.国际象棋发明者要求国王奖励64个格子所计总数的麦子,然而国王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因为其总量大约为7000亿吨.对这个数据,学生会感到惊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兴趣自然由此而生.纵览教材,教材中的多数章节课题还缺少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资料,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吻合课题内容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问题.如在“等差数列”课题学习中,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同志在《七律·登庐山》诗词中写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说的是上庐山的公路是盘山而上,大约有400转.某游客为了测算盘山公路的转数,他坐在旅游车上做了如下测量:他首先测量了旅游车在第一转所经历的时间t1,接着测量了第二转所经历的时间t2,然后测量了旅游车由山底到山顶的总时间T,最后他假设汽车匀速行驶与盘山公路坡度恒定并根据这三个数据估算出了上庐山盘山公路的转数.请你写出盘山公路的转数的数学表达式.
上面问题是有关等差数列的实际问题,由于是探讨伟人同志的诗词内容,学生自然感兴趣,但由于学生没掌握等差数列知识,欲求而不能,一种强烈的求知则被调动起来,毫无疑问,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既是自主性学习的出发点,也是自主性学习的落脚点.在课题学习前,教师向学生展示课题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课题学习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能力(包括方法)目标,三是情感目标,然而情感目标是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载体,取决于学习过程的构建.如前面课题导入中设计“测量庐山盘山公路的转数”类似这样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虽然形式上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但由于借助了伟人同志的诗词文句,使得学生的兴趣与求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就使情感目标得到有效的达成.可见,情感目标只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希望达成的目标,不是学生必须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只需明确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因此在“等差数列”课题学习中,向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为:(1)知道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2)知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4)能应用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与相关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引导探究热身

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而发现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所谓发现与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发现与探究活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活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与探究性学习,不仅是自主性学习的内涵与实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吻合数学学科特点的必然选择.因为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众多前人学者与数学家进行发现与探究活动过程的再度展现,其中的科学方法也是众多前人学者与数学家进行科学思维活动的智慧结晶,这些都非常有益于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树立探究创新精神.
数学学习中的发现与探究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活动,巩固已有知识与掌握有关的数学方法是对新知识与新方法进行发现与探究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必须引导学生在课题学习之前复习与课题内容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方法,为顺利解决发现与探究中的问题做好准备.在“等差数列”课题内容中,教材在等差数列问题模型介绍、等差数列概念的建立、通项公式的发现与导出都写得通俗易懂,一般学生都能顺利的接受.然而学生在应用概念进行推理与判断方面的数学方法与能力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学前训练.另外就是在an=pn+q与y=px+q的图像比较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学前思考或练习. (1)n为自然数,试证明a=3n2-5n+7的奇偶性.
(2)函数y=3x-8的图像特征是什么?
学前思考与练习的设计既要依据课题的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设计的思考与练习要求难度适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四、适时启发引导

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是以学生的发现与探究活动为主体,但教师的适时启发与引导是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必要方面.
教师在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适时启发与引导主要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启发学生领悟教材中的思想与方法.如教材在等差数列概念形成的思想是由具体到抽象,概念形成是采用观察、比较的发现方法,从而寻找有关等差数列实际问题中公差的共同特征,教材中的这种思想与方法也是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想与方法,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如向学生提出:“教材是怎样形成或建立等差数列概念的?概念建立中的思想与方法分别是什么?”当然,学生对“思想与方法”是什么含义,开始难于理解,但通过教师点拨与启发,然而随着学习的发展,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理解“思想与方法”的内涵.二是注意挖掘知识的内涵与拓展知识的外延.如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与一次函数相似,其图像为一条直线,物理学中的匀变速运动中相等时间间隔的末速度值就是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它是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抽象.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还可以是含有正负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代数式,这就是等差数列模型的外延,对这些教师要注意揭示或启发.三是注重训练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生获取等差数列的知识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总结归纳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而总结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切忌教师包办代替.另外,在训练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教师要注意“用活”例题,所谓“用活”例题,就是教师对课本例题进行延伸或拓展.如对课本例题3就可以拓展出下面问题:试推导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第n秒内的位移数学表达式,并证明其数值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适时启发与引导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量,具体的做法可以灵活多变,但总的指导思想是“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五、指导自主归纳

自主归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或小结,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它是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归纳小结通常是由教师来完成,从这种认知体系的内涵而言,它仅是教师的认知反映,而这种认知反映往往与学生的认知特征有一定的差别,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知识的内化.再从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来看,学生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积极思维与加工,因此学生对教师总结的认知体系往往是一知半解,毫无疑问,这种构建的认知体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如何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归纳呢?我认为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依据教材的编写思路与课题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如在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课题知识的归纳小节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等差数列的数学模型具有什么特征?
(2)等差数列的性质有哪些?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
(4)如何求算等差数列中的任意项?
(5)等差数列中的各项数值在图像中的连线有什么特点?
(6)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显然,通过对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自然会对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的形式与应用将构建一个经过自己大脑思维加工且清晰简要的认知体系,而这种认知体系才是对课题知识的真正掌握.
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当前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终生的学习发展,这就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将为此再做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孟庆男.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6(2).
朱恒杰.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问题操作性解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