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类年轻老师应对小学科学课堂三类“插曲”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6159 浏览:151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遇到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情况难免会有一些意外“插曲”。年轻教师面对这一尴尬现象,经验不足,如何应对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此类“插曲”分为三类:全掌控“插曲”、半掌握“插曲”、不能掌控“插曲”。并结合弹性教学体系的分析,不同的“插曲”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面对全掌控“插曲”,不如引入正题;面对半掌控“插曲”,不妨将错就错;面对不能掌控“插曲”,选择模糊教学。
关键词:弹性教学 模糊教学
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富于变化的课堂,因而课堂中会存在一些不可预设的“旁生枝节”。有些“插曲”早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教师能巧妙利用这类“插曲”进行引导,顺利推进整节课的进程,将这类定义为全掌控“插曲”。有些“插曲”教师在之前的任教经历中属于空白项,但是学生们出现的“插曲”看似又是在能进行探究讨论的范畴内,老师们能半掌控这类“插曲”的进程,故将这类定义为半掌控插曲。有些“插曲”的出现会给上课的老师来个猝不及防,甚至连老师也一下子无法解释,故将这类定义为不能掌控“插曲”。
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意外的“插曲”。我想它真实存在于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环节构建知识后的自发探究学习的发现。那么,年轻老师应该继续根据教学进度展开教学?还是顺着这个“插曲”重新组织课堂进行探究思考?显然选择前者,能顺利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这样的选择会降低学生的探究,扼杀学生的好奇心。选择后者的优缺点刚好和选择前者的优缺点相反。弹性教学体系要求教学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到评价都要具有更强的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以下的三种不同策略适合不同的“插曲”。

一、面对全掌控的“插曲”,不如引入正题

年轻的教师初为人师,对教材相对比较生疏,很多年轻老师是一边自学备课,一边上课教书,典型的“现学现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对全新的知识点,有时候也会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的,怀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认真态度备课。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疑问“插曲”会和年轻老师不谋而合。那么这样的全掌控“插曲”,年轻老师应该更有共鸣。

1.以“插曲”为契机,引入新课

当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当老师在引入新课时,此时因为没有新知识点的落实,故不存在前摄因素的干扰。因此,学生是在最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他们的思维也是最开阔清晰的,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现场的意外插曲,适当进行引导,将矛盾的问题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新课,激起他们的探究求知欲。

2.以“插曲”为转机,导入新知

随着课堂的推进,学生们建构获取新知的时候,在他们的脑袋中渐渐形成了新的知识点。学生们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试图用旧的方法进行思考解决。但是有时候这些旧知识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年轻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也会关注到这一点,他们也会像学生一样进行思考,会自己寻求用新旧知识结合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面对学生的意外“插曲”,显然能了然于胸,因为在课前的某个时间,他们自己也是会提出这类延展性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有效教学引导显得事半功倍。

3.以“插曲”为机遇,深化概念

我们的学生处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快发展的阶段,我们不能主观抹杀他们看起来有些不着边际的思考,而应该鼓励他们,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表达看法。年轻教师不妨利用这个学生们“我要学”的机遇,真正打造一个“快乐课堂”!年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将概念进行深化,使学生学起来更有侧重点更有条理性。

二、面对半掌控的“插曲”,不妨将错就错

在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方法自己有能力进行逐步探究后,年轻教师应给学生预留更大的空间。弹性教学注重内在潜能的发掘,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因此学生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探索中,不断去感受、思考、操作、领悟、体验,获得知识、技能、方法。面对教师能半掌控的“插曲”,“旁生枝节”不妨 “将错就错”吧!
“旁生枝节”不妨“将错就错”的思想不是面对学生的意外“插曲”都进行探究讨论,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有价值的“插曲片段”,以下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1.给质疑的空间,等待“争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些有趣的、能吸引他们的现象存在极大的探究,希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种种顾虑,使他们勇于质疑。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想法,让他们大胆质疑,在质疑中求解,在求解中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事情的情境事先讨论。教师可以深入到每个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引导。

2.给思考的空间,等待“深入”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通过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处理、体验周围发生的事情,在创设的条件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弹性时间,不能由于担心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盲目压缩学生的探究时间,影响学生思考的质量。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操作、思维的反复探究过程中,得出最终的方法结论。

3.给任务的考验,等待“效率”

学生的学习活动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良好的自制力,进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要学生树立时间观念,体现效率意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年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探究,而不是使“探究”流于形式主义。教师针对每个小组设置一系列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明确实验条件,限制实验时间,明确最终任务,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更多的“支架”,期待学生生成“新支架”。正是因为这样的“任务化”的细致明确,能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大踏步地向着明确的方向前行,极大地提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高了课堂效率。

三、面对不能掌控的“插曲”,选择模糊教学

年轻老师大都能很好的理解到:在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中,科学直观模型就是一种模糊化模型,它是科学家刻画非直接感知的宏观与微观世界结构的重要手段。所以,年轻教师更愿意将这样的科学思想传授给学生们。作为一名年轻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于一些难以用学生现有经验体会解释的现象采取适当“模糊”手段。

1.模糊教学有“模糊”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传授的概念是金科玉律,在他们心目中会有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太精确的认识往往会给学生限定过多,不利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更不利于启发他们探究学习,也不符合真正的科学性:科学是取决于实际证据的,实际的证据可能不稳定,对实证的解释可能导致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解说。小学科学教学中采取浅化概念的“模糊教学”,往往会把概念浅化、形象化。但它不是给学生错误的认识信息。相反,模糊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宽广。适当地“模糊”留白,往往能激起学生自己探究求知的,并向着这个目标方向不断努力。如学生在研究钟摆摆动次数-摆长的实验时,有学生提问摆长和钟摆摆动次数不是直接的成倍关系,那是怎样的关系呢?高中物理对于单摆运动,其周期T=2π ,但是对于小学生不能给出他们这样抽象的公式,因此只能“模糊”成倍关系,只是引导学生关注到“摆长越长,摆动越快”。要鼓励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去探索发现精准的摆长和摆动周期的关系。

2.模糊教学不“模糊”

模糊教学抛弃了“非黑即白”绝对的思想,客观承认现实事物中的多样性和渐变性。模糊教学就是要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显性面, 还要看到事物的隐性面, 教学中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事物, 更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的认识,限制学生的思维。模糊教学之所以否定“标准答案”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向教材质疑,向传统理论质疑,向教师质疑,一切学问从怀疑开始。正是基于模糊的概念源于: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学生才有更多的原型可以加工,整合知识、运用知识。他们可以将更多相似、相近的连接点创造出更多的新的知识内容。这不意味着要求学生参与的活动一定要达到多精准的理解水平,侧重点是引导他们加深对他们周围事件的合理解释,并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学习,并且能言之有理地得出自己的观点。如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不能用打火机代替火柴点燃酒精灯,我采取“模糊”教学:请同学们说一说观点和原因。学生的思路可以分成两派,支持用打火机的认为:1.火柴难买,而打火机易得。2.火柴易受潮,没有打火机那么方便。3.火柴燃烧时间短,要抓紧时间点燃酒精灯。支持不能用打火机的认为:1.打火机点燃时火苗上窜容易烧伤手。2.打火机成本比火柴高。我建议学生只要能克服任意一方观点中的弊端就可以,不管是用打火机还是火柴,只要能安全顺利点燃酒精灯就可以了。
要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体味到快乐,并且能合理抓住恰当的情境“插曲”拓宽思考的经度和纬度,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任重而道远!就像泰戈尔的诗中写的那样:“生命的流水不断地奔注,日色与星光,携带着生存的微笑……”
参考文献:
田慧生.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重建.教育科学研究,2005(7):6
洪清华.实施弹性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科技信息,2011(27):140
[3]孙兆刚.模糊数学的产生及其哲学意蕴.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4]温·哈伦著,韦钰译.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5]胡和平.模糊教学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3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