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品欣赏谈音乐教学中作品欣赏站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6646 浏览:222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审美教育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美、表现美、评价美的能力,已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是欣赏课要完成的重要课题。理解、感受作品能力的提高,在于教师的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是学生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的表现手段、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必要前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富有强烈情感性、审美性、形象性的教学,尤其是欣赏课的教学提高,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意蕴美、形象美,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对作品的再创造能力,是欣赏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此谈些体会,以期共勉。

一、欣赏教学起的作用是在创作者的艺术作品和欣赏者之间架设一座解惑的桥梁

音乐艺术的内涵与文学艺术一样,是对社会与自然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折射。《长城谣》以其平稳的曲调、朴素的语言,叙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流亡的苦难。她以质朴的唱词抒发了流亡者的悲愤之情,以级进的五声调式旋律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歌风格,以民歌的语言为形式,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正是遵循着这样一条创作思想与欣赏者的鉴赏和感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受后的“再创作”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完成作品主题形象塑造的。
热情雄伟的《长江之歌》,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长江雄浑的气势和壮美的风采。词与曲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把这一热情而雄伟的赞歌推向了一个有声无形的峰巅。当学生在这个旋律中展开联想的时候,长江的悠长、古老的历史和汹涌澎湃、奔腾万里,又激起了他们眷恋之情,激发了他们为祖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雄心。从而,把学生们引入了对现实世界超越的心境,在乐曲中陶醉。和沉醉于花香美酒中一样,一阵陶醉,一种由她引起的喜悦安逸、一腔由她引起的爱国。作者把情感融入到了作品里,同时也转嫁给了欣赏者。教师就是在这两者之间用她特定的教学方法、语言、情态、工具完成一个审美过程的。

二、感觉、理解意蕴美和对作品的介绍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极富意蕴美。怎样理解、感觉其形象、理性地参与欣赏,获得一种审美愉悦,体验对心灵的诱发与召唤,在教学中,介绍作品的外在形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是他们产生一种感受,强调它的意蕴,这样才能在欣赏者的情感上产生一种共鸣,一种认同,一种心理体验,达到教学目的。
《二泉映月》是一首极富代表性的二胡曲。引子的旋律切分引入,迂回的下行,犹如内心思绪万千和无限的感慨和叹息。主旋律柔中带刚,表现了阿炳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心酸现实生活的沉思,才使叹息成为一种审美因素,才使柔中带刚的旋律成为鉴赏条件。如果缺乏对旋律的感觉力,就不可能领会到这里的美感,也不可能对这些内在的情感意蕴,感慨和叹息产生心理的共鸣。

三、想象与联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是对音乐语言的理解、感受的必由之路

在欣赏教学中,要求融进自己的情感,进入艺术境界。使欣赏者与艺术意向统一。音乐作为一种有声无形艺术,描绘性音乐就把联想表现得尤为直接。《云雀》就是通过鸟鸣的艺术性模拟,把联想化为一种直觉,促成活泼的审美心象,从中获得喜悦。正是和艺术性的模拟、再现世界相对应的。是一种熟悉又陌生、新鲜异常的心灵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内容以其纵的历史空间和横的世界各地的音乐艺术形式,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过程中的感觉和理性,到心象形成于联想的作用,是学生了解了这个有声无形的艺术,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得到了精神报偿,完成审美意识教育,进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美、表现美、评价美的能力,以及感受理解作品的能力。音乐教育离不开欣赏,这是对学生一种心灵的陶冶,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