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数学意义与数学模型建立浅谈大纲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4727 浏览:118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简单介绍用模型的方法来处理现实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的作用;数学模型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学数学不多的人会有这个疑问.在这里不妨反问一下,要是没有用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学习和研究数学呢?先看一个例子,数论,即关于自然数的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一些人看成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只有理论意义的数学,哥德巴赫猜想(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总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即所谓“1+1”)有什么用?素数有无穷多个又有什么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论也开始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成为我们设计的工具(见学中的RSA公开密钥体制).在对保密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智慧的人类开始研究如何设置,于是自然地产生了“学”.
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这些都是数学模型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近百年来,人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了更多的成绩.在力学、物理学等领域中,人们建立了空气动力学方程组、黏性流体的NierStokc方程组、弹性力学方程组等等,在其他领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实际课题的实例也层出不穷,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杰夫的投入产出模型、马尔萨斯的人口模型、Logistic模型、兰切斯特关于军备竞赛的模型、天气预报中的正压模式和斜压模式模型等等.总之,模型化方法已成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下面,我们拟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展示用模型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雨天,你有件急事需要从家中到学校去,学校离家不远,仅一公里,况且事情紧急,你来不及花时间去翻找雨具,决定碰一下运气,顶着雨去学校.假设刚刚出发雨就大了,但你不打算再回去了,一路上,你将被大雨淋湿.一个似乎很简单的事情是你应该在雨中尽可能地快走,以减少雨淋的时间.但如果考虑到降雨方向的变化,在全部距离上尽力地快跑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试建立数学模型来探讨如何在雨中行走才能减少淋雨的程度.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建模准备

建模目标:在给定的降雨条件下,设计一个雨中行走的策略,使得你被雨水淋湿的程度最小.主要因素:
淋雨量,降雨的大小,降雨的方向(风),路程的远近,行走的速度.

2.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1)把人体视为长方体,身高h米,宽度w米,厚度d米.
淋雨总量用C升来记.
(2)降雨大小用降雨强度I厘米/时来描述,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平面上的降水的厚度.在这里可视其为一常量.
(3)风速保持不变.
(4)你以一定的速度v米/秒跑完全程D米.
这时你应该控制在雨中行走的速度,使得它恰好等于雨滴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从建模结果看,“为了少些淋雨,应该快跑”,这个一般的“常识”被基本上否定,那么根据何在?由此提出了建模目的:减少雨淋程度.而为减少雨淋程度,便自然提出“被淋在身上的雨水量”这个目标函数C,而C=C(v),于是问题便归结为确定速度v,使C(v)最小——本模型的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关键建模步骤便得以确定.
有了确定的建模目的,自然引出与C(v)有关的量的设定与简化假设.一般地,开始时不要面面俱到地把所有相关量都涉及,往往只需考虑几个主要量,甚至暂时舍弃某个主要量,以求尽快建立模型.另外,为了检验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建模后用较为符合实际的几组数据对模型加以检验是重要的,它既是对所建模型是否基本符合实际的检测,也是进一步完善模型的需要.
【参考文献】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习题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