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风雅风雅颂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7748 浏览:1300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这些诗歌,古人按音乐的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一般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雅”是文人创作的,“颂”是祭祀的歌舞曲。古人从音乐的角度分类,一直沿用到现在,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古乐的失传,因而认识风雅颂对学习《诗经》很有必要。
关键词 风;雅;颂
关于风、雅、颂的分类标准,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毛诗序》按照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划分,朱熹按诗歌的作者来划分,风雅颂应该按音乐分类比较合理:
(1)什么是“风”?风,本义是乐调。所谓“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方的土乐。《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讽)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自然界的风能吹动万物,所以就用来比喻教育,感化和讽刺的作用,国君用教育的方式感化百姓,百姓用讽刺兼劝谏国君。由于教育感化和讽刺都是借助诗歌的形式进行的,不是直接地批评和指责,因此能够收到含蓄委婉,容易接受的效果,这就叫主文谲谏,这是《毛诗序》对十五国风的解释。
宋朝人开始突破《毛诗序》的观点,提出了不少新的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风序》中说:“风者民族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是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感人也。”朱熹继承了《毛诗序》的风动教化观点,又有所突破,他的贡献是开始把风肯定为民俗歌谣之诗。
近代以后,学者开始把“诗”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风”的解释有了更新的,更正确的说法。我们已经知道《诗经》原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大师演唱的一部歌曲总集,其中每首诗都是能够配乐演唱的,所以叫歌诗。“风”本来就是音乐曲调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人看见风吹动时能够发出大小高低轻浊长短等各种声响有如音乐,所以就用“风”比喻乐调。
《庄子·齐物论》说:“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也,女(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也。”所谓“天籁”就是自然界中,因风吹动而产生的音响,这是最高境界的音响。《大雅·嵩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意思是说吉甫写的诗既长且美。曲调也自然动听,古代乐师编诗注意到诗乐的地方性,把诗编集成书时就按地方区域编排成十五国风,如现在将地方音乐分为秦腔、昆曲、奥剧、山西调、湖南调等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乡土音乐。
(2)什么是“雅”,“雅”是正的意思,《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由兴废也。”将“雅”解释成“正”并没有错,但将“正”引申为“政”却是望文生义,不得要领。比较正确的是朱熹《诗集传·小雅序》中的说法:“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朱熹继承《毛诗序》的观点解释为“正”,但并不引申而是直接解释为乐歌。
近代以后对“雅”的概念更加明确,认为“雅”是正乐之歌,周王朝把首都范围内的乐歌尊称为“正乐”,这就是“声近夏”的观点。所谓“声近夏”一是从声训的角度来看,“雅”等于“夏”,清代王引之《读书杂志》卷八对于《荀子·荣辱》篇中“居子安雅”“雅”字解释说,“雅”读为“夏”,夏谓中国也。古者“雅”“夏”二字互通,故《左传》齐大夫子雅,《韩非子·外诸说右篇》作子夏。”
粱启超根据这一说法论证大小雅的“雅”,在他的《释四名义》中说:“雅者,正也。”这个解释大致不错,易建贤认为,大小雅所合的音乐,当时谓之正声,故名曰“雅”,然而正声为什么叫做雅呢?“雅与夏”说的是声音有楚音夏音之别,然则风雅的雅字当作夏无疑.。《说文》:“夏,中国之人也。”雅音即夏音,就言中原正声也,夏就是夏族,周朝统治者自称夏人,这在《尚书。周颂》都有明确的记载,因周王朝的首都是贵族和上层仁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雅诗就是这些人思念行为的反映。
(3)什么是颂?“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毛诗序》释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神灵报告列祖列宗的功德和政教面貌的赞美诗,就叫颂。后来朱熹在《诗集传·颂序》中说:“颂者宗庙之歌也。”是对毛诗序的归纳总结。清人阮元从训古学的角度对颂的本义作了阐释,从音训的角度证明“颂”就是“容”,容就是一样一样,同样推论出颂就是舞曲,古代祭祀不但要有歌功颂德的诗,还要有娱神的舞,但歌与舞在祭祀中不一定结合在一起的,既有载歌载舞的场面,也有先舞后歌,先歌后舞或只歌不舞的时候,因此颂中包括了歌诗和舞诗两种作品。从诗经中的实际内容来看,这些诗是用于祭祖、祈年、朝会、宴饮仪式,因此三颂主要是天子诸侯祭祀时的诗,一般称为宗庙之诗。
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是不同乐调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的用途,乃至不同的作者、时代、产地等因素都密切相关。用于宗庙的祭歌自然会带有板滞凝重的宗教色彩,用于朝廷的正乐自然是雍容典雅;用于民间的风土民谣,自然不会有那么太多的约束,而显得质朴活泼,刚健清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不同的用途决定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用途是风、雅、颂分类的深层原因,不同的乐调只是表面的差异。但就风、雅、颂的字面含义而言,音乐确是其分类的直接标准。音乐的感染力最为直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接、深刻,素有第一艺术的美称。《诗经》时代将音乐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说明当时对音乐的审美价值已深刻的认识。但风、雅、颂不同风格的音乐不仅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制约,而且还影响了诗歌的表现形式。陈钟凡说:“周人弹琴的方法很拙,是以一手按弦,一手的拇指和中指在弦上挑拨摩擦,可称为‘摩擦弦乐’,难怪其单薄很低很慢,却成四分之四的拍子,成为‘四言诗’”。乐调的节奏影响了歌词(诗句)的句式、字数,乐调的重复决定了歌词的重章叠咏。
对于《诗经》,我们不仅从题材的大体分类中去认识它的伟大,而且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这部作品中所包孕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