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初探探讨方式三情景下语文教学学年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赞:19540 浏览:851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其提供必要的自主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何组织全新的课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位一体的新课程资源,以面向全体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这个“成长”的个体呢?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展示,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人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认为模式三教学具备了许多传统教育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情境

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情境的创设决定着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和学习的动机。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探究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如在教学中播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视频、生活中的名人故事、当前最敏感的时事等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充分借助网络环境资源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互联网图文并茂、丰富多样的信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为课堂教学创设更加逼真的教学情境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如网页中提供的动画或录像资料,可以把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头脑中知识的提升和积累。

三、探究情境,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

“问题驱动”是一种符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如我在讲解《孔乙己》一课时,我先播放了相关时代背景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老师向学生发问:你们从视频中发现了哪些信息?你知道文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是什么原因让他变成了这样?你认为学习这篇小说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除了这些问题,你还有哪些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非常强,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利用手中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查询信息,深入点拨由简单到复杂层递式拔高。

让同学们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分析、辨别,加以归类、整理。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上网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有的同学搜集到了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有的搜集到了本文的重点词语,有的搜集到了与本文相关的问题,有的搜集到了文章的主题,有的同学还搜集到了鲁迅的个人生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深入点拨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题,切实挖掘文本的深意,最大限度的让网上资源为我所用。

五、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就《孔乙己》一课,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得出结论: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兴趣,上网查询后,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选择网络信息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整合。这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者”课改理念。

六、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所学,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总之,在模式三情景下进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无为努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少走弯路。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还可以丰富课堂、活跃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