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堂探索多种途径,提高课堂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19246 浏览:843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途径
纵观我怎样写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维的培养;注重强调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作为教育一线教师的我们要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活力,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肯动脑筋思考。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认识除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你们知道吗?两只小猴在分的时候吵了好几回,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吵架吗?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出:在分成1和5、2和4的时候,因为分得不公平。那老师追问:为什么分成3和3的时候就不吵架了呢?学生自信地说:因为分得同样多,很公平。这时,教师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这样把一个难点放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难点变得简单了,学生很快运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是平均分。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把枯燥的数学题目用故事、儿歌、游戏、比赛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的低年级小朋友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生有效教材,重组改编,突破重点、难点

教材是老师上课的依据,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时,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教学的求异性,让自己的课堂更出彩,也给上课的学生及听课的老师以一种新鲜感,就想方设法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创生。但众所周知,要创生真实有效的教材,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展开,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将原来教材中的“给小朋友分铅笔”改成了“把10个苹果分给几个小矮人,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这样的重组本人认为有点欠妥,因为在每一个小朋友的脑海里,对7个小矮人的印象是很深的,说道分苹果,学生一般会想到是把10个苹果分给7个小矮人,要使每人分得同样多,只有每人分到一个,再多3个这种方法,而不会去想到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5个小矮人,每人分3个,最多可以分给3个小矮人……又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在“解决彩旗问题”这一环节中,当学生已能熟练地根据彩旗的排列规律,用除法算出第24面彩旗是黄旗(第二面黄旗)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创生了这样的环节:“如果是前面一面是黄旗呢?怎样在除法中确定颜色?如果余数是1呢?2呢?3呢?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工人师傅弄倒了第一面红旗,现在还有规律吗?这时左起第24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在引导学生说理计算后,又引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回顾反思:为什么同样是24面,颜色却不同了呢?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排列的规律,不同的规律,出现结果就不同。同样是对教材的创生,相比之下,前者显得有点牵强,有点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实际,而后者则具有一定的思维衡量,教材的创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对比性,在观察比较中学生真正亲历了探索的过程,课堂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三、引导有效探究,层层递进,促进技能形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中,实现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探究交流活动中,知识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直观操作活动,凸显课堂有效性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需借助小棒、花片等辅助性学具的操作,从中形成表象,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纯粹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或者是为了给听课者产生一种教学形式多样的假象,没有切实的价值。
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九》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借助小棒,让操作活动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师:13-9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师:现在我们就用小棒代替桃子,一根小棒代替一个桃子。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师生一起摆)
师: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算呢?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请你动手试一试。(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指着自己桌上的桃子图,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你是怎么从13个桃子里减去9个的?(同桌之间相互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的思考方法大致有三种:(1)从13根小棒中一根一根地数,数出9根,还剩下4根;(2)把13根小棒看成10根和3根,从10根中数出9根,还剩1根,再把1根和3根合成4根;(3)先从13根中数出3根,还剩10根,再从10根中数出6根,还剩下4根。第一种方法是最原始的,操作最简单,没有任何巧妙之处,后面两种方法较先进,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集体交流中,这些方法得以展示和比较,学生体会到先进方法的巧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给予足够的操作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交流总结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五、运用有效评价,平等对话,激发课堂活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实施有效评价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的活力。例如,苏派名师王俊在教学《周长和面积的关系》一课上,他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想到圆,你们是聪明的孩子;在这基础上你又想到正方形,那你就是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聪明加善良就等于智慧……再如,有老师在上《年月日》一课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个小朋友应该从小努力学习,来让我们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有信心吗?那我提议我们要祝贺一下这位小朋友,因为他一下子就从年历上发现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自然、大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平和,对他们的启发、信任、激励。在老师充满的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

六、设计有效板书,增色添彩,留下思维痕迹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好像被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是不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板书设计的,板书也是教师教学功底的一个侧面反映。基于此,我们一线教师在板书设计上同样也要下工夫,要让我们的板书设计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层层递进,适时地添补。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面对新课程,我们唯有认真学习、积极反思,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刻苦钻研教材,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能进入数学教学的另一片天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