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21758 浏览:962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环境,不能把它和游戏、教学等对立起来。重视并积极运用好区域活动,是实现整合性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有效策略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区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环境,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游戏,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幼儿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愉快地活动,自主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幼儿园区域活动更有效呢?现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吧。

1.区域的设置

区域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以及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1)在设置区域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设置,但同时也得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比如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超市等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2)区域的名称也是起一定的作用的,区域名称取得富有童趣就更能提高幼儿的进区兴趣。(3)区域空间的合理安排也是很有必要的,区域间要动静分离,只有这样区域间才不会互相受到干扰,反之有必要时有些区域是要建在一起的,区与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活动。这样区域就更有活力了。如下:
1.1 美工区:美工区中主要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和幼儿可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将他们变废为宝,制作成教玩具及环保服饰等。
1.2 建构区:建构区应选择比较宽敞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类大大小小的饼干盒和各种罐头盒、鞋盒等,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些积木等,幼儿便能创造出最有创意的高楼、花园。
1.3 阅读区:一般会选择布置在活动室里相对安静的空间,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自由的图书角,投放一些幼儿平日比较感兴趣的图书,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支持幼儿与同伴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1.4 角色区:可按照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如:理发店、儿童医院、百货超市等,在游戏环境设计中不仅有一定的场景,还要准备一些仿真的玩具,以便于幼儿利用这些场景和玩具进行不同角色的创造性游戏。

2.区域材料的投放

2.1 区域材料要具有安全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我们投放的材料必须是安全的卫生的,也只有这样幼儿用起来才会开心,老师才会放心。相反,如果幼儿的材料不卫生、不安全幼儿用过之后受伤了那么幼儿就会有心理阴影,过后幼儿在区里活动时会缺乏安全感,甚至没有人再愿意进到这个区域里面来。
2.2 区域材料要丰富。材料丰富了幼儿才有事可做,才会激起幼儿的兴趣。如果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反之区域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多而大量的投放,却没有考虑到过多过杂的材料也会影响幼儿,幼儿可能会眼花,有时会不知道该玩哪一个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而后就是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只会是这个摆弄片刻就换另一个又摆弄片刻,就是不能专一的进行区域活动。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从幼儿自身去考虑,做到有的放矢。
2.3 区域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一方面可以在活动区内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使得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2.4 区域材料要有针对性。区域材料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幼儿才有探索的。比如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更应该注意到材料的针对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还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5 区域材料要不断更新。如果活动区域的材料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因此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当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后,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以便有效的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

3.区域和主题的融合

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能更好的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有助于幼儿整理、巩固、创造性地再现各种感受和经验。主题活动中的重要学习内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延伸。因此,一线上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优势,让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成为心连心的好朋友。教师也可利用区域活动这一教育手段,通过适宜的材料投放,将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完美地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些重要的主题和学习内容也可以从区域活动中发掘出来。比如,在开展“甜蜜蜜的糖果”这一个小班主题活动的时候,我们可能在开设的“娃娃家”中投放一些“糖果”让幼儿加深对糖果的认识,也可以在开设的“巧手屋”中放有一些半成品,让幼儿学习包糖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教师适时的介入。

4.1 在区角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适时介入指导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很重要,可以促进孩子探索的积极性,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老师又是该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影响孩子的活动,又能为孩子提供帮助呢?如:自动取款机的钱被小朋友取完了,而这时又还有小朋友要取钱去超市买东西,这时老师可充当超市的老板派经理到银行来存钱等,这样游戏又顺利地开展下去了。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还能点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2 然而有时当幼儿出现困难时,老师不要急于介入,因为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的,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 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思考,有时幼儿能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果当幼儿的探索热情将要消失而仍然没有探索到解决问题的重点时,教师的适时介入会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使幼儿直接对准问题的焦点进行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另外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激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也在创建和指导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获得了发展与提高。
收稿日期:2013-08-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