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智力论中等职业学校智力教育封面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9292 浏览:133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对智力教育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忽略了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快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校所学知识往往与工作实际脱节。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试从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必要性、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 职业学校;智力教育;教育模式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和智力劳动的启发远远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后,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脱节,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因此,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智力发展的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一方面,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存在一种尴尬的局面:老师费力地教,学生痛苦地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课堂都会出现老师在讲台上深情地讲,学生在下面或者睡倒一片,或者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或者聊聊“饭菜家常”。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从教6年,任教多个专业,经与学生交谈问话了解,很多学生是“有意思的就听一下,没意思的就不听”,课余时间喜欢捧着手机打发时间,晚修时间一部分学生会觉得“无聊”、“不知道干什么”;对学习成绩和考试重视的学生仅占少部分,“被求着学习”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
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智力劳动中处于劣势地位。会计、幼师、文秘等专业的学生中一半以上不喜欢上数学课;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回答较难的问题,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较表面化,或者对较复杂的问题喜欢被动听而不喜欢主动解决;课堂上学生只专注于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而少有提出问题者,学习效果不佳,不善于融会贯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而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没有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没有注重培养能独立质疑、探究、思考辩证的具有智力才能的学生。

二、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学生智力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注重学生智育十分必要。首先,学校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拒高中大门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习兴趣不高,不良习惯较多;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进入中专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对学习更是淡漠。对具有这样特点的学生强制灌输知识和技能,那教育的效果定是杯水车薪。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19岁之间,他们在思维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思维上呈现以经验思维为主,认知思维不到位,情感思维缺失,创新思维能力较弱。中职生是技术工人,技师和其他技能型劳动者的后备军,而他们的思维发展状况对其日后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制约,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重视智力劳动体现智力能力的社会。因此,必须采用一系列措施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进行培养,对他们的思维弱势进行发展或改善。
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性质决定了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十分必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蓝领技术工人和初级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需要高深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必须要有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和不断发展自我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不应是仅仅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还应将他们造就成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培养人的教育。因此,探索一条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智育模式不仅可以改变现在中职生没有人生理想的现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且大大有利于实现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的目标。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智力教育主要内容的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的智育工作与德育工作一样具有渗透的特点,不仅应体现在课堂上,还应体现在课余活动中,不仅应有正面的启发,还应有潜移默化的渗透。
第一,需创设充满智力兴趣的、以智力劳动为主的课堂。首先,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观念,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法,教师应有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起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思考和联想,激发学生智力兴趣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需要注意的是新奇百出的、花花绿绿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启发学生智力活动的好方法,反而会使学生兴奋和注意力分散;中等职业学校阶段的学生一部分在思维上有了探索求知的特点,一部分还有了对事物独特的思考和看法,动手操作的劳动与智力劳动相辅相成,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公正性和明确性。中等职业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把抽象思维与手的精细、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在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激发智力活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就达到了智育的目的。例如,可以创办教学工厂,实操可以融入多个专业的知识内容等。
第二,需创造以智力劳动为目的的课余生活空间。智力教育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学校需要为智育教育创设一定的条件,只有在智力生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脑力劳动并从中获得快乐。经了解,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社团建设情况并不理想,使得很多学生在下午两节课后的课余生活不丰富或不精彩,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散漫无目的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应该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机,更应是学生课堂智力能力的检验平台。课余智力发展最好与课堂紧密联系,以让学生系统地使用知识、利用知识。例如,各专业可以根据情况建立解疑小组,给小组取适当的名称,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解决课堂延伸的专业疑难问题;专业教师可以自编“疑难问题集子”供学生研究探讨;专业科组多组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进行竞赛培训等。
第三,需营造浓厚健康的阅读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进行智育的重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要手段。他认为要加强阅读与课堂的联系,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首先,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使阅读内容与课堂知识相联系,激发思考。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氛围,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有教师精心为学生选择的书籍,班级应该有小图书库,能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
除此以外,学校教师还应在学生入学前就有一个远景计划,对学生智力发展有所规划,计划好给学生的智力任务,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有预计设想和结果。专业科组教师应该紧密配合,加强对学生特点、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各专业间也应相互合作,给学生创设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智力生活,弥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不足,为社会培养具有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会独立学习的技术接班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