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授人授人从鱼,不如授人从渔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4063 浏览:99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对利用一种学习方法是否有效,需要经常不断地给予思考. 有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而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等,这些都是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做题的基本方法

学习数学不可避免的是要做题,但是我们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发现,有些问题做了很多遍,但是学生仍然会错,那是因为学生没有好好掌握解题的方法,我认为做题要做好以下的步骤:一是读清题意. 不仅仅是每道题的小题目还有大题目,先看清楚是要求干什么,再开始解决问题. 二是收集有用信息. 在题目当中可能有很多信息,有些用得着,有些用不着,根据问题看看哪些对于问题而言是必要的,排除其他的无用信息. 三是理清脉络,信息之间的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四是细心计算. 五是良好的检查习惯.

二、数学教学中重要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关注更多的是数学知识和结论,不重视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教师借助课件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用2 × 3根小棒……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数量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a × 3表示. a表示的是三角形的个数. 当a等于1时,表示摆了一个三角形,需要1 × 3根小棒,当a等于5时表示摆了5个三角形,需要用5 × 3根小棒,三角形的个数变了,所需小棒的个数也发生变化,其中不变的是不管摆几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需要三根小棒. 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任意的数,在列举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三角形的个数变化了,小棒的个数也发生变化,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不会变. 在发现“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渗透了函数思想.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渗透单位思想、化归思想、符号化思想,等等,探索不同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重在研究如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领悟蕴涵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各种思想方法,切勿生搬硬套,脱离实际. 增强挖掘意识,探索有机渗透的策略,教师任重而道远.

三、不要忽视练习中的开放式训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曾经这样说过.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创新的教育.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改革为我们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创出了一条新路,实施开放式训练,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的. 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 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如三年级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早餐店的场景,摆出各种早餐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名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 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
在我们的教材中,经常有练习中提出这样的题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很多时候,教师都是流于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其实,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这样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教师只要负责指导以及引导,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能发现学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能力和自信心.

四、重视变式训练

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品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我常紧扣课本,注重对课本习题、例题的引申,挖掘,加工改造. 对典型的例、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变式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简单的加工,进行变式训练,让习题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厌恶情绪,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例:在教完平均数后,作业中有这样的题目:在一次测验中,小明得了92分,小华得了95分,小红得了98分,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这是一道简单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解决了. 于是,我把题目做了这样的改动:小红、小明、小华三人在一次测验中的平均分是95分,小明得了92分,小华得了95分,你知道小红得了多少分吗?学生们看到这样的题目兴趣很高,经过思考,他们认识到三个人的平均分是95分,根据平均分可以算出三个人的总分是95 × 3 = 285(分),然后用285分减去小明的分数,再减去小华的分数,剩下来的就是小红的分数. 通过这样的变式练习,学生不只是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还知道了平均数是一个表现一组整体情况的数据,根据平均数虽然我们不知道每个具体数据是多少,但是却能算出这组数据的总和,根据其他的数据可以算出剩下的一个数据,这样的问题如果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能解决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各种形式启动、激活学生思维,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