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师让孩子当老师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2590 浏览:1046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引入学生演示实验,把学生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生演示实验;主动性;生成性;有效性
【案例】20世纪80年代,南京江宁区铜井镇有一个神奇的小村——秦桥村。据说,这个村里的孩子特别聪明。在那个年代,考上中专是很难的事,60人的班级能考上三到五个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然而秦桥村的孩子十有七八都能考上,轰动一时。于是有人传说这个村的孩子喝了“聪明水”,也有人猜测,秦桥村的“风水”好,或者他们的“遗传基因”优秀。然而教育专家研究后发现,其实是一种不经意的奇特的教育方法起了作用。秦桥村的父母识字少,有的甚至一个字也不认识,所以,秦桥村的孩子上学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他们要回家教家长。
看了这个案例,我想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点启示,秦桥村的家长不经意间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动机,让孩子在教家长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同时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秦桥村孩子“聪明”的秘诀。这不正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吗?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学生演示实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学生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将学生演示实验引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喜欢化学正是因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化学的这一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我们学校的现状,不可能让初中生经常进实验室亲自体验实验的快感,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大打折扣。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很多学生也以旁观者自居,等待规范演示后的“正确结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对实验的印象不深刻。这样的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笔者认为,将学生演示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二、将学生演示实验引入课堂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

在一个具体的班级,学生的素质、知识准备以及教材等因素都是确定的。此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挥他们学习的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主动性就成了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包括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爱好,对掌握化学知识、技能的实际需要。学生自己来演示实验,自己当老师,激发了他们自身的学习的兴趣,他们为了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其他同学面前得以施展,体验成功的乐趣,他们会更加努力,争取上台演示。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学生演示实验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鉴别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每个学生都想上台演示,所以实验前认真思考并提出实验的方案、步骤、注意点,预测实验的现象与结论。他们抢着表述自己的实验方案争取上台演示。
(1)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蓝色的是Na2CO3溶液,试液不变色的是NaCl溶液。
(2)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呈红色的是Na2CO3溶液,试液不变色的是NaCl溶液。
(3)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溶液,无现象的是NaCl溶液。
(4)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无现象的是NaCl溶液。
(5)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少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无现象的是NaCl溶液。
(6)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无现象的是NaCl溶液。
(7)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各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不产生沉淀的是NaCl溶液。
几位轮到上讲台演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认真操作,展示自己的能力;没轮到的学生也各归其位,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是否到位,现象是否与预测的一致。通过学生演示实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3.增强教学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更使课堂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由于上讲台演示学生的个体差异,常常会出现因药品种类加错、药品用量不当、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反应条件控制不当等原因,从而导致很多意外。对这些意外及时进行分析、讨论,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不同的思维在讨论与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由于学生通二氧化碳的时间太长,浑浊的液体又变澄清了。对于这一意外现象,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归纳分析资料,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性地进行实验,并让他们了解钟乳石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演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时,学生在向试管中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紧张又加了无色的酚酞试液,溶液霎时变成了红色。台下的学生大笑:“加错了!”演示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涨红了脸,不知道怎么办。我示意学生静下来,并强调,演示者除了让大家认识氢氧化钠可与硫酸铜反应,还要让大家来认识是否所有碱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学生看得更仔细了,演示者兴致勃勃地继续实验,向红色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了褐色的沉淀,继续加入硫酸铜溶液,逐渐形成了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学生对这一意外产生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既使学生掌握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且借此实验也证明了不溶性碱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三、将学生演示实验引入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支持和信任学生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很多教师不习惯把实验交给学生做,怕乱得无法收拾而“浪费时间。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大胆放心地让他们去做,要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
当然,教师的支持、信任应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发挥学生演示实验的最大效益。

2.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智慧

做学生演示实验,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了,反而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机智对待,实验完毕要即时总结、评价,还要充分发挥实验的设疑、释疑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不断反思和总结生成中的成功点、失误点、创新点,供以后教学作为参考,拓宽教学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智慧。

3.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积极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教师要善于从做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学生,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这样能防止学生的自卑或自负,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愿意做实验,愿意仔细观察实验,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
教学实践表明,就我们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使学生常处于学习的强势地位,不失为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白建娥.将“学生演示实验”引入课堂教学的尝试[J].化学教学,2009(12):32-3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