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6436 浏览:185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和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语言表达的过程.”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就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阅读能力 知识迁移 素质教育
1672-1578(2013)07-0083-01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指出:“中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也相应地增大了阅读题的比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做老师改”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向课堂要质量,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是当务之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 以课文为例,掌握阅读方法
从徐州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走向来看,课内阅读试题占得比重很小,学生觉得不需要下多大的功夫学习语文了,其实大错特错。课文不但要学,而且要学好、用好。因为课文是“范例”,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主要来源。数学有例题,有规律可循,其实语文也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范例”的功能,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规律去自学一篇课文。语文学习也要举一反

三、否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育能力的实施,也就成了“镜中花”。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明确三个环节。它包括首先要弄清写什么,其次分析怎么写,最后要体会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环节的处理,要紧紧围绕素质目标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写什么”环节中,要突出一个“放”字,还学生为主动,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所谓“写什么”,即指课文所涉及的生字词、写作背景和文章主旨等,这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些属于了解、识记、理解层次的内容。只要教师课前布置好预习提纲,学生就可以依纲自学,并且还能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之前,笔者让学生预习:(1)解决本课的词语;(2)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有哪些?文章列举了哪两座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次,在“怎么写”环节中,重点要突出一个“活”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所谓“怎么写”,即要了解文章的形式、结构和写法。对此,教师要视课文的体裁、内容和具体情况等因素,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课文的美妙之处。比如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考虑到“孔乙己”在学生心目中是陌生的,即使是认真预习之后也还是看不出所以然,于是笔者出了“你喜欢孔乙己吗?”这样一题,这个话题调动了学生的情趣,同学们各抒己见,起初大部分学生认为孔乙己又脏、又懒、又虚伪。酒店里的顾客都拿他开心似乎是咎由自取,丁举人把他打成那样似乎也很难引起同学们对他的同情。大家对孔乙己否定之后,再仔细阅读文章又觉得孔乙己不是那么坏,在笔者及时地引导下,大家又发现他善良的一面。在完成了分析的突破、取得认识上的共识后,笔者及时地以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出结论。同学们对孔乙己的陌生感消失了,在引导与启发中课堂教学到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在“为什么”环节中,要突出一个“变”字,落实一个“导”字,利用课堂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课堂教学真正提升到最高境界。所谓“为什么”,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换了前提和条件,还能怎样写。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难点,解决好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语文教学最高境界,关键要突出一个“变”字,即要善于变化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甚至文章的布局谋篇,引导学生有疑,甚至无疑处生疑,从而悟出文章的真谛。笔者在讲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文章有一句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笔者特意把“花枝招展”移到“小姑娘”之前,问学生这样好不好,同学们一番讨论探究之后,他们发现:文中的句子是朱自清故意安排的,他运用了定语后置的手法,一方面突出春天的姹紫嫣红,另一方面还协调了音节,是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课外阅读来源于课内,让知识转化为技能
课文只能是例文,讲例文是授之以渔。我们讲授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用分析课文的方法来分析课文阅读,学生的能力如何,素质如何,靠的是学生的迁移和转化能力。知识迁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精选课外的文章,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每学完一篇课文,找一两篇体裁和写法相同的课文,精心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然后互相交流、探讨回答。采用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小组讨论、同桌互答、男女擂台挑战赛等,最后教师订正、归纳,总结。通过训练,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二,努力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益的书籍学生受益终身,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有益书籍。每次学完一位作家的文章之后,笔者都要求学生课后去阅读这位作家的其它的文章,去感受作家笔法、文章的结构等。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结束时,笔者说道:“莫泊桑是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既深刻又有讽刺意味,可以试着阅读他的其他小说,比如《羊脂球》等去体会他的小说。”另外笔者经常把自己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一些好的文章、片段读给学生听,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你把现成 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通过上述的做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会逐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学习中就能触类旁通了。
参考文献:
黎爱丽.正视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J].南方论刊,2009年S1期.
徐州名师编写组 .中考新航标(语文)[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