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纽带从情为纽带,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7399 浏览:1227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其实是没有什么“后进生”。所谓的“后进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师生情感的培养而形成的纪律差、品德差、学习差的学生。如何扭转后进生,如何让同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喜欢你的人、喜欢上你的课,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以情为纽带,培养师生情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感 后进生 培育 数学课堂
1672-1578(2013)07-0102-02
曾经,笔者满怀信心走进课堂,辛辛苦苦地讲课,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的知识和内容不感兴趣,从而无精打采,然后笔者用提问的方法来调控课堂气氛,效果也很不理想,即使我严肃教态,严整课堂纪律,但是课堂像一潭死水,气氛不活跃。看来,仅有老师的“认真”和“严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是主动要学,“不情愿”地学,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有限。之后笔者动脑筋,怎么样才能使课堂有活力,我们知道情感是催化学生的认知明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激励学生的内动力,因此在数学课上,笔者尝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效果不错。下面笔者以数学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育师生
情感的一些具体做法:
1 把脉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教材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我们教师无法改变,学生也是定了的,好中差的学生是学校统一编定的,我们也是无法改变,因而能变的就是我们老师本身。
从1999年开始至今,笔者在中学已经教了10多年数学,对教纲、教材、教法比较熟练。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要上好课就需要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就要设法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笔者问: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一起来看问题:足球的积分如下: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假如我们八年级一班在第一轮的学校比赛中赛9场,得17分,它在这一轮只负了2场,那么我们班级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现在的班级男生是大多数,男生一般都喜欢踢足球的心理,所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笔者有意提问本班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可是对运动非常感兴趣的男生,对他们这些所谓的“后进生”能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笔者都是微笑鼓励,并对回答正确的的学生大力表扬。在课堂我和这一部分学生情感交流,既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笔者在学生心目中形象。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因此,了解学生的需要就为培育情感播下种子,它能否发芽,就要看是否满足种子发芽的条件了。
2 以歌为媒,活跃气氛,孕育情感
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和学生聊聊他们喜欢的歌曲,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孕育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数学需要理性思维,可是教学时适当可以感性一点。
学生考试失败时,一首《从头再来》唤起学生东山再起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上学期初一数学试卷分析会上,笔者肯定了同学们进步的同时,也关注到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播放了一曲《从头再来》鼓励他们东山再起。对于考试成功的学生,以一首《飞得更高》鼓励学生们再创好成绩。笔者平时喜欢唱歌,针对学生的兴趣源于:www.618jyw.com
特长,笔者常运用励志歌词激励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前交流中中发挥学生数学课堂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总之,抓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契机,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的方法,做到情理交融。
3 改变教法,指导探究,发展情感
在我们班级的里,学生是这样评价笔者的数学课堂的:以前上课,数学老师在讲,我们在听,很辛苦、很无聊。自从探究性学习后,45分钟快乐地过,我们喜欢。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针对目前学生学习主要立足于被动接受、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状况,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构建一种相对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种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实质是一种从“授鱼”到“授渔”的方式转变,从老师抓到鱼给学生,转变为只给学生捕鱼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抓鱼。
经过半个学期的相处,凭借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契机,笔者因势利导,着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求老师要在活动中进行必要的指导。笔者的做法是把这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分组→导学→探究→练习。①分组。把全班40名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设组长,负责活动的导学、探究、辩论的组织等工作。②导学。课前印发教学案进行预习导学。③探究。课外要求学习小组用提问、讨论等方法探究学案中提出的问题。④练习。上课时通过采用小组练习的方法巩固数学知识和重点、难点。活动是最易于激发师生情感的教育形成,它能便复杂的教育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不仅培养他们观察数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师生情感。
改变教法和对学生课堂取得一点成绩的鼓励,犹如贫瘠土地上的种苗遇到营养,顿时郁郁葱葱。
4 交流,关注后进生,呵护情感
我国素质教育对学生总体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多好的一片苗圃也会有弱苗,作为园丁就要让每一棵幼苗都得到阳光、雨露滋润,让它们更好地成长。后进生就如弱苗,在班中人数不多,但活动能量大,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变后进生,就要用情感去打动他们,就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关心爱护他们,他们才会对老师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领会,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才会积极去争取达到。于是我利用网络,申请了──名叫“心中数学”,加学生们为好友,在课余时间和他们聊天,谈学习上的感受,谈生活中的困难,同时通过浏览他们的空间,洞察他们的心境变化,在学生快乐时祝福他们,失意时安抚他们、帮助他们。有名男生叫海,学习成绩很差,好几次测试成绩都是个位数,上课就做睡觉的“领头羊”,一天他在空间发表日志,大概意思是说:父母都是“赌徒”,日夜打麻雀,债台高筑,连孩子读书的伙食费都要爷爷给,做人真没意思,有辍学的念头。了解清楚原因后,笔者发动科任老师、同班同学用爱心行动,从心理上、生活上和学习引导、帮助他,使他感受到师生和同学的温暖。后来,这名男生不仅自己进步很快,还带动其他厌学的同学一起改变陋习、共同进步。在学期末市统考数学科成绩达到116分(满分130分)。在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里,我通过和班中20多名后进生,谈前途,谈理想,平等地和他们交往。他们在空间这样评价我:老师你有时很严肃,有时却很温柔,我们喜欢这样严而不失原则的老师。这时,我开展“一对一”配对帮扶活动,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搭配,用先进的学生带动落后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关注、配对帮扶、低难度测试,使后进生更加坚定了自己能学好数学的决心和勇气。
5 因材施教,重视培优,提升情感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孔子讲学结束后回到自己的书斋,这时,学生子路匆匆地走进来,大大咧咧地问:“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放下茶杯,深沉地望了一下子路,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说风就是雨呢?”意思就是说,你省省吧,先回去好好反思下再说。恰巧,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地走到孔子面前,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我若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就应该立刻去实行吗?”孔子放下茶杯斩钉截铁地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意思是说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此时不做更待何时!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是相反的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恭,办事情经常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要果断;但是子路就不同了,他总是逞强好胜,办事毛糙、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孔子区别受教育者的才智高低和性格特点而进行不同的传授,是其教育的成功之道。
因材施教,就要区别对待受教育者,根据才智高低和性格特点而进行不同的传授。到了第十六周,笔者着手进行了“培优”工作。在一次数学小测试后,我把班级高分层的16名学生,给他们树信心,让他们帮助老师批改测验试卷,这样可以让他们发现试题的易错点,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他们生怕会改错同学们的答案,在改卷过程中不得不重温课文知识,或者向老师同学交流看法。另外笔者按章分节,列出考点,拟定习题,发布在空间,让他们在课余时间练习,最后再由笔者在网上点评答案。这种网络培优的方式针对性较强,不受上课时间限制,不和其他科目抢时间,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得到学生们的欢迎。
去年数学期末考试,我班平均分、合格率、高分率都名列全校前矛,低分人数最少。春节前,笔者把学生的“战斗”成果整理成一篇文章,题目叫《2012,同学们进步了》,让他们在新春佳节里共享自己的胜利果实,学生回贴祝贺,感恩老师,祝愿在新学年里取得更大进步。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造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和启迪。抓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契机,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的方法,做到情理交融。
总而言之,就要上好数学课,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培育一种富有情真、意远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数学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科,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叶奕乾等﹒情绪和情感﹒心理学[M]﹒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编﹒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

5.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2.
阚维.因材施教(2)[M].国学早教课堂.第一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