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散曲张养浩散曲中“云”意象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3820 浏览:1075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张养浩的散曲中数量最多的是以隐逸、山水田园为题材的作品。张养浩自号“云庄”,其散曲集称《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在他的曲集中“云”字共使用了66次,出现的频率很高。通过梳理“云”这一意象的使用及在其散曲中的涵义,可进一步了解张养浩的思想。
【关键词】张养浩 散曲 云 意象
1674-4810(2013)01-0088-02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引艾俊评张养浩的散曲时说:“其曲言真理道,和而不留,依腔按歌,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张养浩居官位至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但“以亲老辞归田里。以吏部尚书召,不起;居丧,有诏起复,又不起;泰定间屡召,皆不起。”(危素《张文公年谱序》)在张养浩的散曲中数量最多的是以隐逸、山水田园为题材的作品。张养浩自号“云庄”,其散曲集称《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在他的曲集中“云”字共使用了66次,出现的频率很高。通过梳理“云”这一意象的使用及在其散曲中的涵义,可进一步了解张养浩的思想。
一 张养浩取“云”形态多变的特性,用以表现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更替、人生的聚散无常
“问甚几度江南浮云坏”(中吕·普天乐)、“想兴衰,若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中吕·山坡羊·咸阳怀古),将历史上朝代的更迭比喻为飘浮无定的云彩。世上没有传之万代的王朝,尽管每一个朝代在其立国之初都是雄心勃勃,尽管每一个朝代在最开始都显得那么辉煌稳固,但这世上的每一个朝代——就像云一样,都是无根之物——都无法逃脱被别人取代的命运。“唐家才起隋家败”,用“才”来表现这种兴亡轮转之快,与云被风吹动,仿佛瞬间就改变了形状是何其相似!
张养浩用“云”与“风”组合,指君臣合作共建功业,如《北邙山怀古》(中吕·山坡羊):“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了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君臣的际遇就像风与云的关系——君有良臣,则天下易定,功业易成;臣遇明主,才华才好施展,抱负才好实现。就如同“风”借“云”才能现形,“云”借“风”才能变化一样。但是君臣的风云际会,最终就像他们各人墓前那残缺的碑铭一样,被消磨殆尽。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豪杰大多也以抱憾离世作为自己人生的结局,化为“北邙山下尘”。原来鼓荡着青云飘摇直上的“风”,也变成了阵阵呜咽的悲风,萦绕在陵墓之间,仿佛在哀叹他们的命运。所以,在张养浩看来,难得的风云际会终也难逃烟消云散的结局。
“挂冠,弃官,偷走下连云栈。”(中吕·朝天曲)栈道,据《史记·高祖本纪》中司马贞索隐引“崔浩云:‘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版梁为阁。’”可见栈道本就以险著称,张养浩在“栈道”之前又加上了“连云”二字,让这条栈道延展到云天相接之处,就更增其险。张养浩就用这样一条让人惊心的栈道来形容仕途,用以突出官场的险恶,在仕途上行走的人们的艰难。“……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张养浩在《洛阳怀古》(中吕·山坡羊)中,借用助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的典故,得出了千古功业“转头归灭亡”的结论。在仕途上凭借自己的才华,终于拼杀出一条血路,让自己站在了让人艳羡的高位之上,结果又能如何呢?——“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张养浩通过“云台”之典、“连云栈”之喻,表达了官场险恶、功业无凭。
“年时尚觉平安,今年陡恁衰残,更着十年试看。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越调·天净沙),表达的是对人生的看法。人的生命不断地流逝,今年觉得还好,明年猛然就感觉身体状态大不如前了。张养浩将“年时”与“今年”连用,又加上一个“陡”字,用时间之短与身体衰老的幅度之大作对比,更增添了对生命消逝的恐惧。“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可以说将恐惧推向了顶点——用不了几年的光景,原来在一起痛饮欢歌的亲朋故旧就会离开自己,像云烟一样地消散了。“烟消云散”表达了张养浩对人生促迫的感慨。
二 张养浩将“云”与“山”“锦”“霞”等字结合,用以描画自己归隐后恬静绚丽的生活环境
其《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中说:“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白云萦绕山间,使山峰半遮半现,朦胧动人;白云散尽,山峰像画一般,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美得那么贴近,让人无法回避;云聚云散,给山峰带来了光影明暗的变化;云驻云飞,眼前不禁出现了山峰忽高忽低的错觉。因为有了“云”,才使得“山”有了梦幻般的诸多变化。张养浩经常将“云”与“山”结合,如“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爱园林翠红相间”(双调·落梅引)、“一溪一水奁开镜,四面云山锦族屏,客来沉醉绰然亭”(中吕·喜春来)、“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遥瞻,云山露半尖,越显得秋光淡”(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霜林簇锦,云山展翠,烟水横秋”(中吕·普天乐)等等,张养浩用云的缥缈灵动与山的挺拔沉稳相互映衬,刚柔并济,塑造了一幅幅仙境般的山间美景。
张养浩还将“云”与“锦”“彩”“霞”等字结合,来表现隐居生活的别样绚烂。如“前日彩云飞上天,又向深秋见”(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香风拂面,彩云随步,其乐无涯”(中吕·普天乐)、“云霞,我爱山无价”(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就着这绿蓑,醉呵,向云锦香中卧”(中吕·朝天曲·咏四景之夏)、“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越调·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等等。其《正宫·塞鸿秋》描写了绰然亭的四季佳会:“春来时绰然亭香雪梨花会,夏来时绰然亭云锦荷花会,秋来时绰然亭霜露黄花会,冬天时绰然亭风月梅花会。春夏与秋冬,四季皆佳会,主人此意谁能会?”春天的绰然亭被盛开的梨花拥围在了一片香雪海中;夏天,锦绣般浓艳的云彩映衬着碧水之上的荷花;秋天,经霜的红叶伴着东篱之下的丛丛黄菊;冬天,明月之下,树树梅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在张养浩的眼中四季的颜色是非常丰富的:白色、红色、……,连云的颜色都是锦缎般夺目。色彩的组合是曲家心理的外化,张养浩的隐居生活是快乐轻松的,看不出有太多的压抑和委屈,所以他眼中的自然才会如此花团锦簇。三 在张养浩的笔下,“云”是阻隔红尘烦扰的屏障
他在《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中说道:“自高悬神武冠,身无事心无患。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梦境儿也清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官场中看着是红红火火,但实际上步步凶险,“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中吕·朱履曲) 所以对张养浩来说,弃官而去相当于逃离了是非漩涡,自然心里像卸去了沉重的包袱似的轻松。自“高悬神武冠”,人就进入“俗势利不相关”的世外桃源。作为一个局外者,相伴着笔砚琴书,静看着世间人傀儡一样地搬演着戏文。张养浩将红尘和他的隐居之所划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云山,隔断红尘岸”——“云”,就是这中间的一道屏障。
“海来阔风波内,山般高尘土中,整做了三个十年梦。被黄花数丛,白云几峰,惊觉周公梦。辞却凤凰池,跳出醯鸡瓮。”(双调·庆东原) 数峰白云与几丛代表着隐逸的黄菊一样,承担起了精神导师的作用,将张养浩从宦海浮沉中接引了出来。不仅如此,白云还为张养浩营造了一片远离尘嚣的清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静天地,“苫茅屋白云数间,睡芸窗红日三竿”(双调·沉醉东风)、“一场噩梦风吹觉,依旧壶天日月高,白云深处结团茅”(中吕·喜春来),洁白的云朵就像帐幕一样,蓬松地笼在张养浩的云庄之外,阻隔了外界的干扰和纷争,帮助他维持着心灵的超拔与洁净。
四 在张养浩的笔下,“云”是他的方外挚友
张养浩在《中吕·普天乐》中说他的归隐是“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张养浩很受君主的赏识,据《元史·张养浩传》记载,“仁宗在,召为司经,未至,改文学,拜监察御史”,“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但是也亲身体尝了官场的险恶:朝廷曾经“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臣抑而不闻……使武宗将亲祀南郊,不豫,遣大臣代祀,风忽大起,人多冻死。养浩于祀所扬言曰:‘代祀非人,故天示之变。’大违时相意。……时省臣奏用台臣,养浩叹曰:‘尉专捕盗,纵不称职,使盗自选可乎?’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能容。遂除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戒省台勿复用。”张养浩在官场经历过荣枯浮沉,自己一心为公,向朝廷进言献策,但却屡遭排挤,让他对官场彻底心灰意冷。所以张养浩的辞官真的是“子猷兴尽”,才回归田园的。
由于在官场上经历了人心险恶,所以返归田园之后,才觉得人间最真纯的情意才最让人惬意。“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双调·胡十八),云烟仿佛是看到了自己久盼的亲友一样欢欣;“自挂冠,历长安,共白云往来山水间”(越调·寨儿令),“有青山劝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诗。”(中吕·普天乐·辞参议还家),隐居后的张养浩就与白云为伴,在山水间徜徉,过着洒脱不羁的诗酒生涯。在这几首散曲中,张养浩将“云”拟人化,把它当做自己情趣相投的方外挚友;用与“云”相伴,勾画出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神仙意趣。
五 在张养浩的笔下,“云”就是他自己的化身
其《双调·落梅引》:“山隔红尘断,云随白鸟飞,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张养浩为自己在扰扰红尘之中建造了一块净土,在这里“名不相干,利不相关,天地一身闲……尽红尘千万丈,飞不到钓鱼滩。”(越调·寨儿令) 在这里没有是非名利、没有荣辱浮沉,张养浩在这里所追求的就是与自然的合一,心性的自由,随白鸟上下翻飞的与其说是“云”,不如说就是他自己的心。他在《中吕·朝天曲》中说的:“诗句欲成时,满地云缭乱”,与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的诗心即是天心,就是随意流荡萦绕的白云。
在《闲居》(中吕·普天乐)中,张养浩直接把自己比喻成“闲云”:“好田园,佳山水。闲中真乐,几个人知?自在身,从吟醉。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鷃高低。”自己就像一片闲云一样,跳出是非场,俯视着世人斤斤计较于蜗角微名、蝇头小利而争斗不休。像闲云一样,欣赏着好田园、佳山水,享受着神仙般的逍遥散淡。让张养浩陶醉的是卸去了一切人世羁绊之后的轻松自由,他家中的堂名为“遂闲堂”、亭名为“绰然亭”,也都有:遂闲散之心,享绰然之乐的涵义。张养浩通过散曲中的“闲云”,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任云卷云舒的自由心态。
〔责任编辑:陈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