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有效对策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5266 浏览:139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H319
良好的提问设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备课时教学各环节设计得精妙,却忽略了各环节的问题设置。其实,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设置好教学中的提问,找准切入点,整个教学就会显得游刃有余,水到渠成。"问题链"是思维的逻辑起点,而问题链就是按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结构的要求,来精心设计的问题群。它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维清晰、具有较大容量以及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如何提高提问效率,必须找到文章的切入点,以这个切入点辐射全文,形成问题链。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要明确,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如何准确找到提问的切入点呢?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

一、从课题入手设计问题

学习一篇课文,最先看到的是文章的题目,教学时不能忽视"课题"这一重要资源。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体现。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设疑。常用的方法是先让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提炼出中心问题展开教学,也就是形成一个问题链。
课题好比是一扇门,推开这扇门就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入作者的内心深处,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整篇文章之前,引导他们针对课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见题生疑的习惯,而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在把这些问题整理成文章的脉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善于质疑、勤于思考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智慧的生命化课堂。

二、从重难点入手设计问题

我们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入手,好问题往往要问在文章的点睛处。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学生进入文本初始,我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中心句,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再引导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对奇丽景色的赞美和欣赏。然后回到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学生说道:"课文前面说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十分肯定地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多么奇特的民族'就是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事实证明,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阅读,不断探究。教学思路清晰明了,为教师进深入文本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从写作方法入手设计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从阅读分析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从课文全局角度提出问题,而针对具体的重点段落,教师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手法角度提出问题展开教学。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懂得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写好在哪里?如:《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教材解读中说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段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小艇的作用是什么?"阅读课文。学生体会到白天,小艇就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乘着小艇看戏、逛街、走亲戚、去教堂祷告,城市一片繁忙充满生机与活力;夜晚,小艇就会靠岸停泊,威尼斯陷入沉寂,渐渐入睡了。还有的学生说到白天小艇出动,威尼斯热闹极了,晚上小艇不动了,威尼斯变得很安静,说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你从中学到什么样的表达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很快领悟到:作者把小艇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写,白天的威尼斯很热闹,晚上人们入睡了,优美的夜景令人陶醉。教师再适时点拨:这一动一静,把小艇的特点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这样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

四、从情感体验入手设计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情感体验"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情感"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3]教师应促使学生乐于去体验,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为独特的体验而快乐。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地方最能打动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质量。
如有位教师执教《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那最难忘的场景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有的学生说:"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还有的学生说:"这声音传到了刘胡兰的家乡,大家一下子拥到了刘胡兰的家里,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她的爸爸妈妈。她爸爸、妈妈来到刘胡兰的遗像前,喃喃地说--胡兰子啊,你听到了吗?你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终于有了出头的日子啦!"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高涨,再让学生回文朗读,学生昂扬,课堂气氛达到了。
一堂课好课如果问题设计得成功,往往事半功倍,可以收到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灵活应用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巧妙抓住提问的切入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印佳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问题链》.《小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22期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